金秋11月,钱塘两岸浸润在清甜的桂香里,3万余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在晨光中用脚步声唤醒杭城。
11月2日上午7点,随着鸣枪声响,2025杭州马拉松在省黄龙体育中心正式开跑。赛事以“更具温度、智慧与活力”为主题,选手们奔赴一场融合自然之美、文化之韵与竞技之魂的体育盛宴。

成绩单
最终,在全马比赛中,埃塞俄比亚选手Chalu Deso GELMISA和Ruti Aga分别以02:11:15和以02:24:29的成绩获得男子组、女子组冠军。中国选手赵朝传和朱卿则分获中国籍马拉松男子和女子选手第一名。


文化焕新+科技赋能
杭马迎来全方位品质升级
始于1987年的杭州马拉松,历经38载沉淀,早已超越单纯的体育竞技范畴,成为推动全民健身、展示城市形象、拉动地方经济、促进文化交流的多元载体。2025年,这场经典赛事再焕新颜,从赛道体验到文化内涵,实现了全方位升级。

作为国内公认的“最美赛道”之一,今年的杭马在延续经典路线的基础上,实现了体验与内涵的双重升级,用42.195公里的奔跑路径,串联起杭城的生态之美与都市活力。
赛制与动线方面的优化,也进一步提升了选手的参赛体验。今年创新采用“三枪分区”机制,分别于7:00、7:10、7:25分批出发,有效缓解拥堵,全程马拉松折返点调整至“之江路与解放东路交汇处”,取消两次折返的隧道路段,不仅让选手平均提速10秒,更让跑者能专注沉浸于湖山盛景。

文化赋能,则让赛道成为一条流动的“文明长廊”。今年杭马首创“杭马十景”文化融合设计,从“北山雅集”的太极茶艺演绎,到“蝶舞宋韵”的南宋快闪,再到“岳王雄风”的《满江红》朗诵,千年文脉与当代活力在赛道上交织生辉。
“比赛前,我已经连续在西湖边跑了好几天,杭州这江南景致实在太美了!”从新疆远道而来的跑友杜金凤难掩喜爱,她坦言,整条赛道串联起西湖的宋韵风华与钱江新城的现代气象,自然山水与人文底蕴交相辉映,让她这个异乡人真正实现了“在奔跑中读懂杭州” 的心愿。


杭马沿途
此外,科技与人文的深度融合,成为本届杭马的鲜明标识。创新推出的“AI赛事记忆”系统,为每位跑者自动生成专属赛事Vlog。杜金凤欣喜地表示,谢谢杭马让她收获了这份可以永久保存的“独家记忆”。
细致入微+宾至如归
赛事运营迈向精细化新高度
“服务贴心,技术到位,明年肯定还来!”来自绍兴的跑者阮小萍刚冲过终点,就直奔康复区进行拉伸放松,现场工作人员的专业服务让她连连称赞。

彩虹鱼康复运动康复中心组长郭沪敏介绍,本次共派出11名专业康复人员驻守全马、半马拉伸区,同时还有近300名来自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参与服务,“这些志愿者都来自运动保健与康复、体育运营与管理等相关专业,赛前还经过了系统的培训和实践,能为跑者提供专业保障。”
2025杭马的服务体系已实现全面升级,从专业团队配置到医疗保障网络,从交通便民举措到赛后恢复服务,构建起立体化、全流程的赛事服务矩阵,用细节守护每一位跑者的参赛体验。
在赛事组织方面,组委会配备了284名专业裁判与76名官方配速员,确保赛事节奏科学合理、运行高效有序;5400余名志愿者经过严格培训后,分布在礼仪接待、赛事协调、补给分发等各个岗位。

安全,始终是“杭马”最重要的底线。在终点附近的医疗站内,急救设备与药品摆放得整整齐齐,保障人员时刻保持高度警惕,高效协作处理每一位求助选手的需求。杭师大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施振华表示:“今年的准备工作比往年更充分,以我们的点位为例,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急诊科的医护人员都在,确保各类突发健康问题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妥善解决。”
全面升级的医疗保障网络,“1+3”指挥联动体系搭配26个医疗站、配备AED专业操作人员160名及首次引入ECMO巡回医疗车等,构建起覆盖全程的“五重生命安全防线”,重点路段医疗资源密度加倍,彰显赛事温度。

除此之外,更多“藏在细节里的温暖”让跑者倍感贴心:比赛日当天,杭州地铁1至5号线及10号线首班车提前30分钟发车,选手凭参赛号码布可免费乘坐地铁两次;赛道沿途设有清晰的指示标识,19个补给点、930台移动厕所与200名保洁人员全力保障环境整洁,还贴心配备了女性专用物资;完赛包内特意放入拖鞋与浴巾,让跑者赛后能及时放松;组委会还为全程马拉松成绩突破3小时的选手准备了专属“破3礼物”,并举办“跑者生日会”……这些充满仪式感的暖心之举,不仅标志着杭马赛事运营迈向精细化,更彰显着杭州这座城市的人文关怀。
从赛事IP到城市名片
杭马擦亮杭州的国际美誉度
全民参与的热潮,让杭马成为展现城市活力的生动注脚。而这场体育盛会,也早已成为杭州一张亮眼的“城市名片”。

赛道旁,自发前来助威的市民随处可见。在闻涛路上,唯诗礼幼儿园的孩子们化身“小小加油团”,举着彩色手牌,用稚嫩的声音为每一位经过的跑者呐喊鼓劲,这个充满童真的“萌系补给站”,成为赛道上一抹温暖的风景。
“杭州不仅景美,人更热情!看到路边家长带着孩子为我加油,我跑得更有劲了。”来自重庆的选手费文明以2小时51分15秒的成绩完赛,对他而言,跑出个人最佳成绩固然值得庆祝,但更让他动容的,是杭城带给自己的全方位暖意。“这一路,我不仅看到了‘湖光山色、江天一色’的城市画卷,感受到了组委会宾至如归的服务,更被杭城市民的热情友好所打动。”
“比赛前一周我就来杭州了,比完赛还舍不得走。”杜金凤笑着分享自己的经历,杭马让自己实现了旅游、比赛两不误。她表示,回去后要把杭马的美好体验分享给身边的跑友,号召大家明年一起来参赛。

38年的坚守与创新,杭马已从一场单一赛事,成长为承载城市形象的核心载体。作为世界田联金标赛事,杭马更是杭州走向世界的“文化桥梁”:外地跑者带着对赛事的期待而来,带着对杭州的认可而归;赛事通过全球直播,向世界展示西湖的秀美、钱塘的壮阔与城市的有序;“杭马十景”等文化创新,让宋韵文化、吴越文脉拥有了国际表达,让杭州“历史文化名城”与“创新活力之城”的双重标签更加鲜明。
未来,这场“奔跑中的城市盛宴”,必将继续以体育为媒,传递城市温度、彰显文化自信、激活发展动能,让“杭马精神”与杭州魅力一同走向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