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全国首批49个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名单正式发布。由宁波市申报的“环象山港穿越山海户外运动目的地”上榜,成为浙江3个入选地之一。
该目的地以象山为主,联动宁海部分区域,共同构建起一个覆盖23个乡、镇、街道,陆域总面积达2021.8平方公里的户外运动区域。
“山海”组合优势显著
“环象山港穿越山海户外运动目的地”以“穿越山海”为主题,巧妙依托本地丰富的山海资源,规划构建“一山一湾一港”的户外运动空间格局——梁皇山山地越野开游活力区,聚焦山地越野,激发山地运动活力;环大目湾桅杆运动赛事娱乐区,以帆船等水上运动为核心,打造赛事娱乐高地;环石浦港钓竿运动文化休闲区,深度融合海钓运动与渔港文化,提供独特休闲体验。
此外,目的地精心设计了飞越山海、冰雪山海、活力山海、影动山海、渔乐山海5大主题游线,全面覆盖帆船、海钓、山地越野等特色运动,满足全季节、全年龄段的户外运动需求。
据了解,该目的地将积极推动滩涂、海岛等自然资源特色开发,加快建设海洋运动、山地运动、穿越山海等户外设施,构建山海系列赛事矩阵,强化海上、低空领域应急救援能力建设,持续优化停车场、充电桩、通讯网络等配套服务体系。同时,着力构建“户外运动+文旅”全域生态,打造“户外运动+教育”区域示范、创新“户外运动+医康养”融合业态、深化“户外运动+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全力打响户外运动目的地整体IP。
宁波也将以此次入选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地名单为契机,进一步塑造“北纬30度穿越山海”城市新名片,打造“穿越山海、四季全时、全龄友好”户外运动目的地,带动宁波全域加快建成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户外运动标杆城市,激发激活户外运动新消费。
户外赛事特色鲜明
宁波地处长三角南翼,枕山襟海,气候宜人,在开展户外运动项目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多年来,宁波已形成“四级四季”鲜明运动引力,基本构建四级(国际级、国家级、市级、区县级)、四季(春、夏、秋、冬)的特色户外运动赛事体系。
自2016年以来,宁波市、县两级共有17项体育政策涉及支持户外运动发展,市级政策13项、区县级4项,涵盖户外设施建设、项目赛事扶持、市场主体培育等方面,对推动户外运动发展形成多方位的支撑,以登山、徒步、骑行、皮划艇、滑翔、滑雪、赛车、高尔夫、马术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户外运动项目蓬勃发展。
近三年来,宁波每年举办国家级以上户外运动赛事近20场;2024年,举办各类户外运动赛事活动500余场,覆盖登山、水上、汽摩、冰雪、马拉松等26个项目。其中,宁海、象山地区每年举办国家级及以上户外赛事活动近10场,2024年举办各类户外运动赛事活动100余场,覆盖帆船、海钓、马拉松等10余个项目,吸引超百万人次参与,培育打造了中国滩涂户外运动挑战赛、中国四明山百公里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奉化海峡两岸桃花马拉松等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自主IP赛事。宁海越野挑战赛更是国际越野跑协会认可的环勃朗峰(UTMB)积分赛事。
未来,宁波将以帆船、海钓、山地越野为核心发力方向,持续扩大宁波国际帆船赛、宁海越野挑战赛等行业顶级赛事影响力,以顶级赛事为牵引,延伸拓展面向青少年、大学生、家庭的非专业赛事活动,形成多层次户外运动赛事体系。探索在现有核心自主赛事品牌的基础上,通过设立积分赛、分站赛等方式,吸引全球选手参赛,丰富竞赛内容,打造多元赛事矩阵。同时,引导和支持户外运动目的地组织开展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参与度高、趣味性强、体验性丰富的群众性户外体育活动,让更多群众找到适合的参与方式。
户外产业质效突出
根据宁波市统计局数据,全市拥有户外运动相关规上企业765家,2023年户外运动相关总产出850.2亿元,增加值241.6亿元,分别占全市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比例为66.7%和64.3%。其中,宁海、象山地区户外运动相关总产出150亿元。“中国运动杖之乡”宁海运动杖年产值占到全国同类产品总产值的80%以上。
目前,宁波的国家级、省级户外产业基地等平台数量位居全省前列,露营装备、登山杖、渔具等细分品类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牧高笛为户外运动装备龙头企业、海伯为全球渔具制造龙头企业、巨隆自行车脚踏配件全球市场占有率40%。
下一步,宁波将聚焦山地运动装备、帆船帆板、钓具渔具、低空经济等特色领域,通过科技赋能、业态融合与场景创新、跨界合作等方式,不断丰富户外运动服务项目种类,向“户外运动服务集成商”转型,打造与山地越野、帆船、海钓等重点运动方向联动发展的户外运动特色产业集群。引导户外运动消费场景融入旅游景区、度假区、精品民宿等旅游集聚区,发展户外体验式、运动型旅游,培育一批运动型旅游示范点,培育适合儿童、女性、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户外运动消费新业态,让户外运动鲜活生动起来,吸引更多人群参与户外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