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足协在武汉召开职业俱乐部会议,并在会上宣布了2018年联赛新政策。对于外界关心的U23球员问题,足协宣布:2018年比赛中,要确保一名U23首发,U23出场人次不少于出场外援人次。对于之前传出保证U23球员每场比赛打满90分钟问题上,足协倒没有做出硬性规定。
具体到每场比赛,首先需要保证有一名U23球员首发。外援问题上,中超联赛中,累计上场人次不能超过3人,中甲不能超过2人,足协杯若是两支不同联赛级别球队教练,则按照低级别的规定执行。如果违反上述规定,则按照球队弃权处理。
预备队联赛与中超联赛的U23政策不同,预备队联赛每队上场球员中要有不少于5名的U23球员,且每队同时场上的球员中最多只能有1名外援。
此前,从2017年初中国足协颁布推出“U23新政”时,不管是故意还是疏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个非常大的“漏洞”,即某队在实际比赛中很有可能在首发派遣一名U23球员出场之后,很快就将其替换下场。随着中超联赛的开始,也确实出现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随着联赛的深入,越是外籍教练,对于政策的“阳奉阴违”操作得更甚,甚至可以说纯粹就是“应付”。
从方案的出发点而言,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能够给更多本土球员以锻炼、成长的机会,从而加速U23球员的成长。但是,因为没有时间的制约,如果实际比赛中开始出场打几分钟,然后很快就被替换下场,这不仅不利于球员的成长,时间一长,反而会给球员造成心理方面的不良影响。
但是,在2018赛季之中,球队依然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即U23球员一人进入首发阵容中,然后开赛未多久便将其替换下场,换上真正的主力球员。正常情况下,只要不出现伤病或其他意外情况,在比赛尾声阶段就让两名U23球员做好准备,等第四官员准备举牌显示伤停补时的时间,马上就告诉四官要换人。然后,再将两名U23球员替换出场。然后就算是完成了足协的规定。
所以,这种“U23球员实际上场人数不得少于外援实际上场人数”的规定和2017赛季中出现的“应付”现象没有任何差异。只要在替补席上所安排的两名U23球员,按照相对应的位置进行换人即可。至少,在规程的设计方面,并没有堵住此前的漏洞。所以,如今推出的新政策从本质并没有太多的改变。
当然,这也许仅仅只是一种“极端”情况。实际上,现在推出的新政“2.0版本”可能还不如当初征求俱乐部意见时所提出的“限制出场时间”的建议,即一场比赛90分钟里始终要保持有一名U23球员在场上。从球员培养的角度来说,要始终保持一名球员在场上,意味着必须要全力提高其水准、确保整个队伍的技战术水平不会因为U23球员的出场而受到太多影响,而且一旦出场伤病等意外情况,还需要有另外的U23球员进行准备。这就迫使各队教练员更注重这些U23球员的训练,然后给他们足够的出场比赛时间。这种环境下的提升,比“打酱油式”的出场“刷数据”、“凑人数”更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