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体育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扩音器”,不仅能让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舞台上展现独特风采,更能让世界通过体育这一窗口,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日前,在法国巴黎举行的2025 Juste Debout世界街舞决赛上,来自中国的两名“小孩哥”10岁宋皓铭和14岁符隽熙,凭着融入中国“醉拳”元素的舞蹈,震撼了在场所有观众,闯入Hip-Hop项目四强,创下中国选手该项目最好成绩。这一消息瞬间点燃了中国街舞圈,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结合的独特魅力。
其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体育项目早已不是个例。翻看过往,中国花样游泳队在奥运会的表演中,从甲骨文动作设计,到手型上的“兰花指”,再到泳衣上的中国剪纸元素以及陆上动作里的武术咏春,将中华传统文化的力与美完美呈现;艺术体操赛场上,中国选手王子露身着带有古代将士战袍元素的体操服,把中国风设计巧妙融入舞蹈编排;自由式小轮车女子决赛中,邓雅文用出 “神龙摆尾两圈” 这一充满国风特色的动作冲击金牌。种种事例,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体育项目融合的成功典范。
在笔者看来,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既有传统性又有创新性。从传统武术到民俗民间体育项目,它们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精神价值。将其与现代体育项目相结合,不仅能为体育项目增添独特的文化魅力,更能在体育竞技的过程中,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在实际推进体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道路上,一方面,需要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体育文化优秀节庆项目、民俗民间项目、民族项目等,比如潮汕特色民俗英歌舞,通过网络平台拓展传播途径,让更多人了解这一融舞蹈、武术、戏曲于一体的民俗运动项目,实现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广和创新发展。另一方面,注重对体育价值观、体育行为规范以及体育精神等的挖掘保存和延续。像中华射艺,能强调体能与心志的和谐发展。
如今,从中国街舞“小孩哥”到众多在国际赛场上展现中国风的运动员,通过体育这一“扩音器”,将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传向远方,使不同国家的更多人感受到文化交流和文明互鉴的“现实魔力”。也期待更多的体育项目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