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卫医多学科团队联合门诊
●实现患者一站式就诊
●制定“三化”减重方案
“运动是解锁体重管理的金钥匙。”4月10日,在刚刚揭牌的国内首个省级健康体重指导中心——位于浙大邵逸夫医院大运河院区的浙江省健康体重指导中心体重管理中心门诊,27岁的李先生在拿到专家团队定制个性化减重方案后,兴奋告诉记者,“想不到通过饮食调整、中医调理、运动康复,就能改善困扰我很久的脂肪肝,我回去就要改变生活习惯,增加运动。”科学减重方案让李先生对自己的健康改善大有信心。
浙江省健康体重指导中心由省卫生健康委主办,也是全国首个由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省级健康体重指导中心。这种打破科室壁垒的“一站式”体卫医融合诊疗模式,正是国家政策在省级层面的创新实践。
数据显示,2023年浙江省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已达47.6%,2400万人的庞大群体背后,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风险的几何级攀升。如何发挥“一站式”体医融合诊疗模式?浙大邵逸夫医院副院长虞洪告诉记者,此次医疗机构体重管理中心设置,简单来说,就是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应设置相对独立的体重管理门诊诊区,由体重管理中心统筹、协调医疗机构内部各科室,为人民群众提供综合体重管理服务,逐步实现以体重管理带动慢病管理。
自去年6月起,国家16部门联合启动为期三年的“体重管理年”活动,而浙江作为先行者,已将体重管理列为2025年度群众“天天有感”微改革项目。
“体重管理的改善本质上就是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在浙中医大二院院长、省慢病管理科普专家库负责人张威教授看来,体重管理要实现“体卫医”多学科的融合。目前该医院已与省体育局联合推出的“匹克球”运动进医院等活动,通过多学科协作、同向发力,为广大患者带来福利。
体育部门又该发挥怎样的作用?省体育局群体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体育部门是推动“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的“主力军”之一,要加强体育管理支持性环境建设。今年将通过“两个一万”纳入民生实事,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深入宣传“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做好体卫融合工作。据悉,2024年,省体育局联合多部门在全省建成“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13家,今年将持续推进嘉兴南湖区和湖州南浔区国家社区运动促进健康中心试点工作的深化和落实,做好运动健康服务工作,并新增12-15家“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
此外,浙江今年还将开展体质测试服务24万人次、开展科学大讲堂11000场以上,广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提出健康运动建议,更好地指导科学锻炼。
■延伸阅读
中心地址
浙江省健康体重指导中心挂靠在浙大邵逸夫医院,体重管理中心门诊位于大运河院区4楼C区。
科室设置
诊区拥有候诊大厅和14个相关诊间,配备体重管理专职护师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和测评,并由内分泌科、全科、营养科、中医科以及减重代谢外科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联合门诊,制定规范化、个性化、综合化的减重方案,实现患者一站式就诊。
如何就诊
患者只需挂一个体重管理联合门诊的号,专科护士进行全面基础评估后,在电子病历系统建立专门的体重管理基础测评信息表,相关数据直接联网进入电子病历系统,护士通过初步的综合评估,并结合患者意愿,进行精准的分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