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让全民健身成为共同富裕的健康底
2025-08-11 14:50:42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陆英健

  8月8日,我国第17个“全民健身日”如约而至。在浙江,今年的节日更添火热——覆盖90个区县、1650名球员参赛的“浙 BA”城市争霸赛即将打响,从预选赛便掀起的运动热浪,席卷之江大地。

  “人人爱体育、人人会体育、处处可体育、健康靠体育”。这句深入人心的口号,道出了体育在浙江人民生活中的分量。作为共同富裕的题中应有之义,浙江以全民健身战略为支点,通过“万场赛事+万个场地+科学闭环”的三维路径,提升体育公共服务能力,为全民健康筑牢根基,让体育发展成果真正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金角银边织就“举步可就”运动网

  杭州高架桥下的篮球公园内,每天都有呐喊声与球鞋摩擦地面声交织的情景;在金华磐安县“村VA”气排球赛的助威声震天动地,来自田间地头的村社队伍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在衢州,公开水域泳者的身姿与江水共舞;丽水的千峰翠色间,登山者的身影点缀在云雾缭绕的山巅,定向越野的选手们手持地图,在竹海与茶园中寻找方向……从城市到乡村、从场地场馆到自然运动场,多彩的运动生活背后是丰富的运动场景,纵有“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制约,也并未限制这片土地上运动场地的蝶变。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浙江省共有体育场地24.40万个,比上年增加9600个;体育场地面积2.11亿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0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17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17平方米。如果把时间轴的坐标再前移一些,20余年前的2003年,浙江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仅为0.98平方米,如今这一数据堪称几何级增长。

  近年来,浙江持续提升体育治理效能,着力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体育场地建设多次被列入浙江省民生实事,今年更是充分利用城市空置场所、桥下空间、公园绿地、建筑屋顶等“金角银边”,建设体育公园、足球场、篮球场等体育场地设施,盘活资源,变废为宝。

  体卫融合重塑科学健身新闭环

  “身体放松,髋部抬高,对很好,就是这样。”杭州拱墅区康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普拉提馆内,宝妈们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产后康复。这座“好社区”运动健康中心,提供从慢性病防控到脊柱侧弯改善的全周期服务。这样的智慧健康中心,浙江已建成14家。

  从“治已病”到“防未病”,健康理念的转变让更多人体验到运动带来的身心愉悦:湖州南浔区、嘉兴南湖区建成投用全国首批运动健康中心,试点经验登上央视《焦点访谈》。全省4个基层体质监测中心被评为国家级体质测定与科学健身指导典型示范站,数量居全国第一。丽水出台《关于深化体卫融合建立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的实施意见》,为体医融合提供制度保障。宁波制定群众体育技能公益培训服务规范,打造“一人一技”体育技能公益培训平台,开展公益培训超240万人次。嘉兴对全市3-5年级小学生2.1万人开展分类分档游泳公益培训。

  极具多样化与个性化的体育服务,在浙江多地不断裂变、创新,也是浙江近年来在体育公共服务上发力的缩影。“浙体育”平台注册登记社会体育指导员16.87万名,累计履职251.8万次,服务546万人次;全省近3年举办科学健身大讲堂3300余场次,惠及群众400余万人次。

  标准化办万场赛事注脚活力密码

  从“浙BA”到浙江省第五届体育大会,数万观众现场呐喊助威,社交媒体百万人次围观,掀起体育热潮。整个8月,全省共有70项重大赛事和500多场群体赛事活动:钱塘江畔荧光随夜风摇曳成星河,东海之滨千帆竞发破浪前行;城市广场秒变活力运动场,美丽乡村跃动健身新风尚。从体育场馆到街边场地,从传统赛事到趣味挑战,全民健身的热潮被推向最高峰。

  群众体育的扎根,从来都不能仅靠场地设施堆砌,而是对广大健身爱好者需求的深度回应。过去一年,浙江高质量承办第一届全国全民健身大赛闭幕式、全国新年登高、全国“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主会场活动,举办第四届省女子健身大赛、省幼儿体育大会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0000多场,参与人数超600万人次。其中,“村BA”“村跑”社区运动会、农村文化礼堂运动会、体育助力山区海岛县系列赛事等一批“浙江品牌”特色群众体育IP赛事,不仅满足群众多元赛事活动需求,更能培养居民终身运动健身意识,让体育融入日常,运动成为习惯。

  共同富裕不是齐步走,而是要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赛道上跑出精彩。在“浙里”,全民健身日不仅是8月8日当天,更是生活中的每天。

标签: 赛事;体育场地;体育;群众体育;健康中心 编辑: 龚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