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向世界展现了待客之道,即便在最后一枪落定后,这段美好记忆将长久留存于我们心中。”9月10日,2025年国际射联世界杯(宁波站)组委会收到一封来自英国队的感谢信,写信的人是英国队教练乔里克·拉蒙德拉。事实上,记者在宁波的赛场,遇到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国际射联的官员们都秒变“夸夸团”。首次承办如此高规格射击比赛,宁波何以获得了一片赞誉?
“奥运级别”场馆成硬支撑
9月11日下午,正在进行的是男子10米气步枪的对决,参赛者中有巴黎奥运金牌得主中国选手盛李豪,也有巴黎奥运会银牌得主、世界第二的瑞典选手维克多·林德格伦。盛李豪以资格赛排名第一的成绩晋级,而在决赛中,意大利选手达尼洛·丹尼斯·索拉佐展现出了神勇状态,前10发基础射击全部在10.5环及以上,率先建立起了领先优势,最终,索拉佐以255.0环破世界纪录的成绩射落这枚男子10米气步枪金牌,同时将该项目的决赛世界纪录提升了0.5环。索拉佐说:“这一刻梦想成真,非常开心能够和盛李豪争夺金牌,还拿到了自己首个世界纪录。我这辈子都在追求世界纪录,希望不是最后一个。”他还特别提到了宁波的场馆条件,以及贴心的服务,也是自己能够破纪录的一大助力。
国际射联运动委员会主席卡西奥·里佩尔也点赞场馆。拥有运动员和官员的双重身份的里佩尔更能明白一座好的场馆对于运动员的重要性。他说:“从巴西过来,路上花费了40个小时,对我来说,这段距离真的很远。”但到达宁波后,他惊叹于这座奥运级别的场馆。“无论是比赛的组织、场馆的设施,还是整体的氛围,都非常精彩。”在巴西只有一座类似的射击馆,主要依靠该场馆开展训练和比赛,但是中国许多城市都有高标准的射击馆。“对运动员来说,这种水平高、设计完善的场馆十分重要——它能让我们更好地发挥竞技水平,我在宁波感受到‘为追求最佳表现而打造’的专业感,这一点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里佩尔说。
短短几天,这座射击馆见证了两项世界纪录的诞生。这座受到诸多赞誉的射击馆,正是宁波办赛的缩影。
射击馆由宁波奥体中心综合馆改造而来,在邀请了射击专家评估,以及学习了国内众多高水平射击场馆之后,改造工程从今年年初启动,将比赛分为预赛馆和决赛馆。预赛馆共分为三层,每层均按项目类别科学设置。决赛馆共两层,一层为决赛主场地,长宽均达到国际高标准,可灵活实现10米、25米及50米靶机快速转换,同一场地即可无缝衔接不同项目决赛。
高标准的保障收获感谢
记者在宁波,听到的各国运动员、官员说得最多的词是“友好”“感谢”。除了在硬件上比照“奥运标准”进行改造,宁波在软件上也做足了准备。专程为本次赛事来到宁波的国际射击运动联合会主席卢西亚诺·罗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对参与组织这场赛事的宁波各方人士表示衷心感谢,正是大家的努力让赛事进行得如此顺利。我来宁波几天了,感觉这座城市非常棒,这里的人都非常热情,未来希望有更多的赛事在这里举办。”
如何能让43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运动员感到宾至如归,非常考验办赛的细节。宁波市体育交流与竞赛中心副主任沈鸿表示,组委会提前组织抽调各个单位的精兵强将,集中办公、外出学习,也聘请了许多射击专家作为顾问,各部门各司其职,才有了这次高标准运行的赛事。
正因如此,才有了这封来自英国队的感谢信,乔里克·拉蒙德拉在信中说,她在宁波见到了真正的奉献精神、团队协作和待客之道。“从运动员迎接到赛事运营,每个细节都展现了最高标准的专业水平。”拉蒙德拉最初很担心语言是难题,但后来发现志愿者都会说英语。不仅如此,此次招募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中,大部分中英文都很流利,更有不少人精通多国语言。沈鸿说:“我前两天还碰到一位工作人员带着日本队,中文、英文、日文都能无缝切换。”
短短的几天之旅,乔里克·拉蒙德拉有些流连忘返。她说,希望未来以游客身份回到宁波,好好逛逛这座美丽的城市。
赛事与城市共闪耀
宁波是首批“奥运冠军之城”,培育了东京奥运会首金得主杨倩,以及“亚运五金王”王成意等顶尖射击运动员,射击世界杯和宁波可谓是一场“双向奔赴”。
赛场内,从开幕式到运动员的衣食住行,都有着浓浓的“宁波味道”。开幕式上的表演,《群狮贺喜》《鱼化龙》与《越瓷风》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度融合宁波地域特色,以舞狮、鱼灯舞和越瓯等文化元素为媒介,向世界生动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宁波本土的独特魅力。在运动员的房间里,也配备了中英双语的宁波旅游手册,运动员们如果想要体验宁波风土人情,主办方也可以提供相应的服务。
沈鸿说:“我们还组织了射联的官员、部分运动员参观天一阁,让他们感受宁波‘书藏古今、港通天下’气质,在三江口、核心商圈等多地布置了射击世界杯比赛的宣传大屏,并在全市设置了30多个观赛空间,让比赛和城市同频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