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和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广州举行。
粤港澳共同点燃全运圣火
火种护卫队将“源火”盒安放至“源火”台,点燃火种盆环节开始。采火少女在“源火”台引燃手中的采火棒,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共同登台,接过采火棒。伴随着全场注视的目光,他们高举采火棒,一起点燃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盆,寓意粤港澳三地携手共进、同心筑梦。金色火焰升腾之际,全场掌声雷动。
熊熊燃烧的全运圣火被引入4盏火种灯中。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残特奥会广东赛区执委会、香港赛区筹委会和澳门赛区组委会代表分别受领火种。3个赛区负责人高举火种灯,大家以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回应这庄严神圣的一刻。
这场融合科技之光与体育激情的盛典,奏响了这场体坛盛会强有力的前奏,映照出中国向海图强的坚定步伐与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广阔前景。
据悉,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采集完成后,将分别奔赴港澳广深4座城市,并将于11月在这4个城市举行火炬传递。
怎么做到海底生“火”?
“源火”与“圣火”交相辉映,永远拼搏的体育精神、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与可持续发展理念正以最炽热的方式水火交融。
历届全运会火种采集,都集中展示了主办地的社会经济成就、深厚文化底蕴与人民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海而兴的粤港澳大湾区,向海图强的脚步不曾停歇——目光所至,便是那片世代相依、孕育希望、蕴藏宝藏的广袤南海。此次火种采集活动包含“源火”采集与“圣火”点燃两大环节。活动现场,采集自深海的“源火”首度揭晓其神秘面纱。
此次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来自1522米南海深处,展现大湾区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深海探测进入、清洁能源勘探等领域的前沿性进展。
去年11月17日,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科考码头,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正式入列,让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能自主设计建造大洋钻探船的国家。今年9月,沿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足迹,作为“梦想”号大洋钻探船配套保障船的“海洋地质二号”,带着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采集的光荣任务,驶向祖国南海。
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海域的海马冷泉区,就是此次任务的目的地。9月18日14时26分,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牵头自主研发的“海马”号深海遥控潜水器(ROV)下潜至1522米的海底,抵达冷泉渗漏点。科研人员远程精准操控机械臂持采集舱,采集渗漏点溢出的可燃冰及伴生气。沉睡的可燃冰在降压作用下被“唤醒”,分解产生的甲烷气体成为“源火”气源。16时48分,船上的光伏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传输到海底,在1522米的深海成功将这股来自地球“蓝色血脉”中的气体引燃。
“源火”采集成功后,科研人员通过“海马”号在海底采集点位放置“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源火’采集点”永久基点定位标,纪念这次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源火”采集行动。
这次火种采集实现了全球大型综合运动会历史上的突破,即首次利用深海遥控潜水器集成搭载“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在超深水海底远程精准引燃可燃冰获取“源火”,并以超高清设备记录展示采集过程。这些创新,既是我国深海科技实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的生动诠释,深刻传递了奥林匹克精神、科技协同创新、湾区融合发展的时代主题。
本次十五运会的火炬、火种盆、火种灯分别命名为:“绽放”“星火筑梦”及“鼎盛同心”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炬名为“绽放”:以丙烷为燃料,高760毫米,焰口部位最大尺寸125毫米、把手部位最小直径52毫米,净重1.6公斤。“绽放”外观呈“火树银花”绽放状,酷似广州地标“小蛮腰”。俯瞰顶端焰口为“波浪”状会徽造型,横看火炬以流线型金属为骨,在光影流转中呈现“礼花绽放”的动态美感,底部为牡丹纹印。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灯名为“星火筑梦”,以轻质石脑油为燃料,整体由金属与高透光石英玻璃打造。主体高345毫米,最大直径163毫米,净重3公斤,与火炬“绽放”形成套系,呈现上宽下窄的放射形态。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火种盆名为“鼎盛同心”,以丙烷为燃料,采用金属材质与高温喷漆工艺制作。设计灵感源自古代瓷器“花觚(gū)”,既承载传统礼器的庄重典雅,又融入现代艺术的审美格调。整体底部为圆柱支撑,上层两段口径逐次放大,层次分明,顶部燃烧器焰口三瓣齐绽,寓意三地人民心手相牵,共迎繁荣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