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磨一剑,柳雅欣用一场2小时11分42秒9的海上征途,改写了浙江马拉松游泳的历史。
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马拉松游泳女子10公里个人赛的金牌挂在柳雅欣胸前,闪烁着浙江几代水上运动员的期盼。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马拉松游泳列为正式项目后,全运会同步设项,但浙江选手始终与冠军无缘。2025年11月5日,深圳大鹏新区桔钓沙海域,柳雅欣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打破这一僵局。
从泳池名将到公开水域
柳雅欣并非马拉松游泳的新面孔。这位1999年出生的浙江选手早已是国内泳坛的名将,主攻女子200米仰泳和自由泳项目。她曾在2017年亚运会上夺得女子200米仰泳金牌,展现了在泳池中的卓越实力。
2024年,她开始跨界公开水域游泳,这一转型迅速显现成效。她先后斩获全国马拉松游泳锦标赛和全国马拉松游泳冠军赛的女子10公里个人赛冠军。在巴黎奥运会上,她与队友合作夺得4×200米自由泳接力铜牌,这是温州女子游泳首枚奥运奖牌。
马拉松游泳与泳池比赛截然不同,需要应对风浪、水温及水流的考验。2025年5月的全国马拉松游泳冠军赛上,柳雅欣面临了严峻挑战。受前期降雨和上游泄洪影响,比赛水域水流湍急、水温偏低。面对逆流、风浪等多种不利因素,柳雅欣依然以2小时26分39秒31的成绩成功卫冕。
“户外公开水域的游泳比赛,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像今天的比赛,离岸边较近的那段赛道,风浪还是蛮大的,”柳雅欣赛后表示。
教练的因材施教之道
柳雅欣的成功离不开教练郑坤良的悉心指导。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郑坤良有着独特的执教理念。
“教练跟运动员的配合度很重要,”郑坤良在接受采访时说,“每个运动员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只有抓住他们的特点,才能实现个性化培养。”
面对柳雅欣这样身经百战的老将,郑坤良采取“点到为止”的策略,给予她更多的自主空间。在郑坤良看来,顶尖运动员的培养如同雕刻艺术品:“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日常训练更像是一种配合关系,只有得到运动员的信任,配合度上升,训练质量才会提高。”
郑坤良认为,冠军运动员不是“逼”出来的,关键是调动他们自身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想要做得更好。
全能“劳模”的多线作战
这已是柳雅欣第三次征战全运会,凭借这枚马拉松游泳金牌,她实现了连续三届全运会均有金牌进账。夺得马拉松游泳金牌只是柳雅欣本届全运会征程的起点。一周后,她将从“户外”转场“室内”,参与泳池项目的角逐。
据悉,柳雅欣将参加女子100米、200米、400米自由泳、1500米自由泳、200米仰泳和400米个人混合泳等多个项目。如此繁重的赛程让她成为本届全运会游泳赛场上名副其实的“全能选手”与“泳池劳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