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教体  
国家政策赋能学生身心健康
2025-11-09 15:32:59 来源: 体坛报

  近年来,国家对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视持续深化,一系列聚焦体育赋能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从顶层设计到实践落地不断完善和细化,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2020年9月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

  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实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2021年4月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

  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一至二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有条件的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确保不以任何理由挤占体育与健康课程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

  保证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学生校内、校外体育活动时间,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2022年4月

  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

  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重视育体与育心、体育与健康教育相融合,充分体现健身育人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形成健康与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全面发展。

  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激发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运动的魅力,领悟体育的意义,发扬刻苦学练的精神,逐渐养成“校内锻炼1小时、校外锻炼1小时”的习惯。

  ●2025年1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有效控制近视率、肥胖率。

  ●2025年10月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

  全面落实“体育每天2小时”。全面推行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保证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能够按规定课时开展体育锻炼,普遍开展“班级赛”“年级赛”等全员性体育比赛活动,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

标签: 编辑: 毕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