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使人筋骨健壮,但是有些跑友长期坚持剧烈的跑步后,却出现了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慌气短、四肢无力等症状,这很可能是运动型贫血。当下也有不少人被运动型贫血所困扰,热爱跑步的小江就是其中一位。他告诉记者,自己跑步训练1年多,体检发现自己有轻度贫血。一开始他十分担心,后来得知身边不少跑友都曾有过此般症状,哪怕是几位大神级运动达人也不例外。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骨髓移植中心副主任医师孙洁也是一位热衷长跑的达人,跑龄长达4年。同时作为一个血液科医生,她为众多跑友带来建议,帮助跑者们避免运动型贫血这一不容忽视的症状。
什么是贫血?假如做一个血常规,发现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男性130克/升, 女性 120克/升),就是贫血了。贫血不仅会导致头晕、心慌、乏力等症状,而且长时间贫血,心脏就会不堪重负而诱发贫血性心脏病。“对于经常跑几十公里的跑者来说,心脏已经比常人做更多的功,再加上贫血,心脏的工作量就更大,演变成贫血性心脏病的可能性也就更大了。”孙洁表示,贫血性心脏病是不可逆的,“一旦得了贫血性心脏病,心脏的功能就逐渐走下坡路了,到那时,跑步就会变成一种奢望。”
那么,运动型贫血是怎么产生的?孙洁介绍,主要分为机械性破坏、营养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三类。其中机械性破坏是指大量运动时由于某些部位的血管受到反复挤压,导致血管内的血红蛋白受到机械性压迫而破坏。这种破坏有时是肉眼看得到的,比如破碎的红细胞通过肾脏进入到尿液导致尿色加深;有时是肉眼看不到的,当红细胞破坏比较少的时候,不一定能看得到,但是长期的破坏累积起来就会变成贫血。
营养性贫血则是由于运动时汗液大量消耗,导致缺铁。“其实很多跑者只注重成绩,却很少关注营养,甚至有些跑友为了追求体重而减少饮食,这就更加剧了营养的缺乏。”孙洁解释道,专业运动员的营养是非常讲究的,对比之下,业余运动员的饮食就十分“寒酸”了。“一旦发生运动性贫血就要增加瘦肉(牛羊肉为好,猪肉也可以)和蛋黄的摄取,这些食品里含有丰富的铁。动物肝脏也含有铁,但是由于肝是解毒的场所,可能含有一些代谢中剩余的有毒物质,所以还是少吃为好。植物类铁质很难被人体吸收,所以并不提倡用于补铁。”孙洁提醒到。
而失血性贫血是运动过程中发生消化道出血所致。剧烈运动可导致消化道缺血,经常处于缺血状态的胃黏膜会形成溃疡,症状表现为大便颜色变黑呈柏油状。是否是消化道出血,只要做一个大便隐血检查就能确定。孙洁叮嘱:“一旦发现黑便应及时就医,如明确是消化道出血则需要积极治疗,而且要充分休息,一般经过治疗2-3个月溃疡可以痊愈,这时可以做一些小运动量的训练,循序渐进,防止再次出血。”除此之外,对于女性跑者而言,由于生理期的原因,患运动型贫血的可能性比男性更高。所以对于女性跑者来说,需要更多地关注贫血情况。
那么,发生运动型贫血后如何治疗呢?大部分运动型贫血都是缺铁性贫血,需要口服铁剂治疗。“铁剂多用多糖铁制剂,常用的是力蜚能胶囊,一次2片,临睡前空腹服用,避免与浓茶、咖啡或牛奶同服,否则会影响铁的吸收,可以和维生素C片同时服用以增加铁剂的吸收。”孙洁表示,服用铁剂时大便颜色会变黑,这是药物所致,是正常现象。一般只要服用方法对,1个月左右贫血的指标就会有所好转,2个月左右指标就可以达到正常,但这时不能停服铁剂,因为血的指标恢复了,但是身体的铁储备并没有补足,就好比厨房里的粮食添足了,但粮仓还是空的。这时需要继续服用铁剂,一般推荐继续服用3-6个月,直至铁蛋白恢复正常才可以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