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BA”舟山赛区,“淡菜就是菜呀”“淡菜不淡”等“淡菜梗”出现频率很高,也让嵊泗好好火了一把。
图源:社交媒体截图
淡菜的名字中带有“菜”字,很多人误以为是一种海藻,诸如紫菜、裙带菜之类。但它其实是一种双壳类软体动物,叫贻贝。
贻贝又名壳菜、壳肉,在我国北方俗称海红,还有“东海夫人”之称。贻贝是贝类养殖的重要种类,世界许多地区都有养殖,中国产量最大的在舟山嵊泗县,当地被誉为“中国贻贝之乡”。
所以“浙BA”赛场上,“淡菜”指代的就是嵊泗。
嵊泗贻贝。图源:嵊泗文旅
“这个梗源起‘东海F4’在赛前互放狠话阶段。”嵊泗县文广旅体局市场开发科工作人员告诉潮新闻记者,“当时,嵊泗队被diss‘淡菜就是菜呀’,这个梗确实很上头,我们怎么能忍!”
上述工作人员说,嵊泗贻贝产业成名已久,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代表嵊泗。
得天独厚的水质、水温,加上洋流涌动带来的丰富饵料,让嵊泗成为贻贝养殖的“海上牧场”。60多年的贻贝养殖历史,形成集苗种生产、海区养殖、产品加工、市场销售和出口贸易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枸杞岛贻贝养殖基地。图源:嵊泗旅游
记者从嵊泗县水产养殖服务中心了解到,嵊泗当地贻贝养殖面积达3.14万亩,年产量达24.16万吨。贻贝养殖带动了近万名群众就业增收,养殖户户均收入超30万元。嵊泗目前养殖的主要是厚壳贻贝,是国内主要的贻贝养殖基地,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厚壳贻贝养殖基地。
上述工作人员表示,虽然嵊泗全县仅6.4万人,赛前被戏谑为“千年老四”,但他们就是要告诉大家——没有永远的“老四”,只有不肯认输的心!
随后,“淡菜不菜”成为嵊泗文旅的重要宣传点。在《东海打工人出征》系列短视频中,主创们将嵊泗特色海鲜拟人化为篮球卡通形象:贻贝“小e”化身稳健主力、皮皮虾“小瞎”演绎敏捷后卫、蛤蜊“小蛤”与蛏子“蛏蛏”组成中锋,通过趣味剧情展现海鲜战队征战球场的励志故事,巧妙融合篮球竞技与嵊泗海鲜元素,为出征的男儿们加油,系列视频总播放量突破5万次。
为嵊泗加油的球迷。图源:嵊泗县融媒体中心
球场上,球员的表现也出乎意料的好。7月12日晚,由18名本土队员组成的嵊泗县男子篮球代表队,与岱山队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嵊泗“敖闰”以75比66战胜岱山“敖钦”,用一场热血沸腾的首胜诠释着海岛人的精神底色。
来自贻贝养殖核心产地枸杞乡的2号球员徐震洋表现抢眼,单人狂砍31分,成为球队取胜的关键功臣。身为舟山技术学院体育教师的他,凭借1米9的身高优势,屡屡撕开对手防线完成投篮。
7月13日,嵊泗VS定海现场。图源:嵊泗县融媒体中心
13日,嵊泗男篮继又以70比56战胜定海“敖光”,实现两连胜。尤其是第四节比赛,13号陈喆赟、17号姜鲁哲、4号董杰形成核心铁三角,在流畅的攻防转换间保持领先优势,一度将分差扩大至15分。最终,5号张睿果断的三分球精准入筐,将比分定格在70比56。
徐震洋出镜为“淡菜不菜”代言。图源:嵊泗文旅
这时候,大家逐渐意识到,嵊泗不再是配角,而是“搅动浙BA风云的海岛新势力” 。徐震洋顺理成章成了“淡菜不菜”的代言人,他出镜为嵊泗队加油,并宣传了美味的淡菜和秀丽的家乡风景,为嵊泗游玩“上分”。徐震洋等球员的大长腿也让网友对淡菜的营养价值充满想象——据介绍,贻贝被誉为“海中鸡蛋”,嵊泗贻贝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品。
《嵊泗后生》。嵊泗文旅提供视频
随后Rap歌曲《嵊泗bro》《登顶之日》,以嘻哈摇滚旋律诠释“海浪般澎湃”的拼搏精神,歌词“嵊泗bro永不言弃,球场如渔场拼到底”引发年轻观众共鸣。励志歌曲《嵊泗后生》则以方言唱腔表达球员“劈波斩浪”的斗志和球迷“全力相挺”的热情,成为赛事助威主题曲。
三首歌曲全网播放量累计超10万次,单条内容点赞量最高达3.9万次,成功将嵊泗“坚韧敢赢”的城市精神破圈传递。
尽管在18日的第三场比赛中,嵊泗没能力克普陀“龙女”,但19日晚,嵊泗以残阵扛伤死磕岱山,以83:80拿下总决赛“入场券”,再次让嵊泗人民沸腾。
总决赛现场。图源:嵊泗县融媒体中心
20日的总决赛上,嵊泗第二次遭遇普陀。“虽然战败,不过球员在逆境中展现了嵊泗人民所期盼的坚韧。”上述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在所有嵊泗人心中,他们早已是无可替代的英雄。”
“浙BA”不仅是欢乐与激情的源泉,对于文旅部门来说,更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全民健身的重要引擎。
赛事期间,嵊泗文旅推出“看球赛·游嵊泗”专项福利,向现场观众免费发放六合朝阳景区、花鸟岛景区门票4000份,总价值达80万元,有效引导球迷转化为游客;东海渔嫂赠送贻贝干、虾干等特色海鲜试吃装1000份,带动“嵊泗淡菜”关键词网络搜索量环比增长5%。通过赛事流量转化,实现体育热度向旅游经济的有效传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