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综合资讯  
一扛一拧一压是绝技 他让嘉兴掼牛声名远扬
2018-04-07 00:44:49 来源:浙江在线 记者 杨静 通讯员 蒋升

  浙江在线4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杨静 通讯员 蒋升)赤手空拳一扛一拧一压,便把近千斤重的牛摔得四脚朝天。自1982年起,就被誉为“中国式斗牛第一人”,学员遍布各地;他是全国首家以传播武学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堂的创始人,崇尚“学拳先明礼”,把传统武术和儒家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

  他就是韩海华,多年来致力于传承嘉兴民俗文化,不仅让嘉兴掼牛成功申请为国家级非遗项目, 还一连举办了六届中国掼牛争霸赛,声名远扬海外。两年前,他成立了南湖区“民族之家”,从而把更多元素的民族文化融入到掼牛这项热血的古典运动之中。

  “现在每周六,我都要去各地参加公益演出,场地允许的话就表演掼牛,场地不大的话就教教武术打打拳。”粗壮的手臂,健硕的身躯,65岁的韩海华一看就是练家子,“一个月之前,我还代表南湖民族之家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科威特、中国建交47周年招待会,并与科威特驻华大使赛米赫·伊萨·焦哈尔·哈亚特先生进行文化交流。”

  韩海华出生于嘉兴南湖边,从小就对武术极其痴迷。“7岁时,我开始研习心意六合拳、查拳和摔跤,12岁时全村无敌手。”于是,孔武有力的他想到了少数民族传统竞技运动——掼牛。

  “在武术中,许多‘较量’的词都与牛有关,人与牛的博弈,是最精彩而又有文化内涵的。”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韩海华就开始融合自己的摔跤技术和拳法,摸索出了一套与牛斗智斗勇的绝活。

  在1982年内蒙古举行的第二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28岁的韩海华一招把一头黄牛按倒在地,一举夺金,因此也获得了“中国式斗牛第一人”的美称。而后几年的掼牛比赛,韩海华彻底打响了自己的名声,“一扛一拧一压”则是他的成名绝技。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韩海华回忆说,年轻时因掼牛受伤都是家常便饭,其中最严重的一次是摔断了两根肋骨,足足在床上躺了三个月。

  但最让他感到不易的,并非是身体的疼痛,而是来自经济的压力。“掼牛对牛的要求很高,必须是那种野性十足的,算上饲料和各种成本,一头牛没个四五万根本不行。”几年前,由于经费问题,韩海华的团队们只能在重大比赛中露一手。

  2012年,嘉兴南湖开展主题为“传承发展”的学术讨论会,为掼牛这项传统运动提供了资金支持,这让韩海华“焕发”第二春。

  除了承办赛事,韩海华近几年还开始将文化融入武学,着力于文化交流。2015年,他与孔子基金会合作,在馆内授牌设立全国以传播武学文化为主题的孔子学堂。这几年来,这里训练过两三百位学员,还吸引了不少外国人漂洋过海地前来学艺。

  2016年,南湖区“民族之家”武馆成立,朋友们在这个大家庭里聚集。

  “现在我们对牛又有了新的研究,内蒙和新疆的杂交牛,它们野性好而又灵活;云南缅甸一带山里的牛,它们耐力好。”他认真地说,“今年阿里体育已经和我们正式签约,共同致力于掼牛运动的推广工作,以后要干的事更多啦。”韩海华开心地笑了。

标签:孔子学堂;传统武术;儒家文化;武术;民族之家 编辑:陈彩燕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