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健身场所不只有体育场馆、健身房,人们身边的社区服务中心或者社区的空地都能成为便利且功能全面的智慧健身场地,让“十分钟健身圈”持续升级为功能更加强大、更加人性化的“五分钟健身圈”。目前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各出妙招,解决了社区居民健身场地问题,更积极地引导民众科学健身,让拥有身边的健身设施成为更多人享有的体育福利。
智慧社区健身
中心时代来临
今年5月举办的2018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上,澳瑞特带来了智慧社区健身中心解决方案以及智能型二代路径和康复小屋。澳瑞特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可以实现某一区域体育部门适时读取注册人数和在线锻炼人数,可以用手机APP查询健身场馆情况和预约教练,可以在手机APP上储存并查看锻炼者数据。同时通过软件服务系统把体测器材、电动跑步机、专业力量器械、动感单车等健身器材的运动数据采集出来,并配备智能门禁、衣柜、沐浴等智慧环境系统。智能二代路径推动室外健身器械向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康复运动功能转变,提倡科学健身是全民健身工程升级换代的主要目标。康复小屋产品则是由四肢联动器材、康复跑台器材、气动力量训练器材、理疗床组合而成,能够满足偏瘫患者、脑卒中患者以及下肢肌力康复等康复需求。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是升级后的健身设施设备的一大特点。
引入智慧共享运动器材
深圳社区
在广东深圳,智能共享运动器材成为一种新的体验。新建场馆周期较长,而社区群众运动健身需求迫切,因此政府支持引导、企业投资管理、辖区居民受益的新模式应运而生,打造出社区健身新模式。深圳市龙华区委宣传部(文体局)与广州大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健康猫)共同打造龙华区内所有社区“个体+家庭+社区”运动中心三级运动模式,通过人体数据采集、运动处方生成、运动处方执行、运动数据回收、运动处方再优化的健康物联网技术,实现合作区内居民随时随地科学运动的途径,达到通过科学运动,发展全民健身、提升居民身体素质、改善亚健康状况、抑制慢性疾病发病率、减少医疗费用支出的目的。
据悉,深圳市龙华区各街道将全面引进健康产业平台健康猫旗下小象运动智能共享跑步机、智能共享健身仓等健康物联网智能共享运动器材,龙华区将完成三期共享运动器材投放计划,共计投放45000台共享运动器材。同时,龙华区委宣传部(文体局)以区内使用该共享运动器材锻炼人群为补助对象,按照经常运动人口补贴,补贴一定的运动经费,进一步降低区内群众的运动健身成本。首批小象运动智能共享跑步机已于今年1月率先在龙华区仁山智水花园社区投放运营,通过充分利用社区空地,采用先进的物联网共享模式运营,以群众“出门就能运动”为目的,着手解决群众健身难题。
打造“互联网+”市民健身中心
上海社区
一年前,上海杨浦区体育局携手尚体健康科技与乐刻运动,率先在位于隆昌路640号的杨浦体育场开设了杨浦区市民健身中心。24小时不打烊的运营时间、“互联网+”的运营模式、商业性与公益性融合的收费标准等一系列创新举措,让杨浦区市民健身中心迅速成为沪上“网红”健身房。杨浦区市民健身中心的成功运作,为这一创新模式在区域内的复制与推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月初,沪上首家社区型“互联网+”市民健身房在五角场街道社区文化中心落成。半个月后,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是上海首家能够同时服务老年、中青年、青少年(儿童)以及残障人群的社区健身房,也是上海首家全民健身与健康融合的社区型市民健身中心。2000多平方米的健身中心目前会员人数超过1400名,其中老年会员近300人。
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根据人群结构比例,将2000多平方米的场地进行合理规划,包括中青年健身区、室外青少年(儿童)游乐区、老年运动健康促进区(乐活空间)以及残疾人健康促进区,打造了一个全人群、全方位的健身(健康)中心。互联网技术的管理模式大大节约了人力成本,杨浦区这三家市民健身房都采取按月支付会员费的灵活方式。通过手机APP注册成为会员,可在线预约团操和私教课程,摒弃了传统健身房的硬性推销,并通过“公益性+商业性”的收费模式,降低健身房的门槛。
为了提升社区老年人的健身环境和服务品质,推进社区“健康老龄化”,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还规划了特定场地,打造适合老年人群的运动健康促进区域——乐活空间。从空间设计、器材标准、课程设置和健身指导方面进行升级,帮助老人们通过适当运动和娱乐活动来延缓衰老、充实精神生活。值得一提的是,考虑到残障人群的社区康复需求,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专门在一楼开辟了120平方米的残疾人健康促进区,引入专业的运动康复设备,配备专业的康复指导人员,鼓励更多残障人士加入运动康复行列。此外,殷行街道市民健身(健康)中心还设有国民体质中心、睡眠研究中心、健康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常见慢病的运动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