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足球亟待振兴的当下,不少观点中,都提出中国足球振兴不能“急功近利”。在某种程度上,杜绝“急功近利”不仅是在足协以及青训俱乐部方面,让某些家长摒弃功利思想也是其中必要的环节。
由于足球运动的特殊性,一名足球运动员的培养往往要在孩子青少年时期就要开始,在这个时期,来自家庭的支持必不可少,这也是孩子成长中教育的一环。虽然足球是青少年锻炼身体、培养兴趣、拓宽视野的优秀运动,但另一方面足球场也是残酷的。不仅因为足球运动员需要面对较为严苛的体能考验,更因为足球运动需要经常面对失败和挫折。
每当遭遇失败或者挫折之后,作为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来说,产生“打退堂鼓”的想法是再自然不过。而作为家长,这时候就需要进行有效地引导,甚至在某些时刻需要“狠下心来”,才能让孩子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
可惜的是,现实中就有很多家长做不到这一点。面对孩子的逆反情绪,家长往往以“拗不过”为借口,让孩子与足球运动分别。更有甚者,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在孩子遭遇一些磨难、受到一些挫折时,首先受不了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他们认为足球运动这项极具对抗性的运动不适合他们“娇嫩”的孩子,因而产生放弃心理。
此外,就如之前所说,足球是一项特殊的运动,其特殊的一点就在于这是一项多人运动,并且不是每一个在场上的运动员都会有高光时刻,例如在中卫、后卫位置上,是需要作出一些默默奉献的。但是,作为掌上明珠,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主角”。部分家长也确实存在不甘心孩子在场上踢不上他们心中所谓的“好位置”,进而让孩子放弃足球之路的情况。也有部分家长比孩子更注重比赛输赢,在孩子所在的队伍连续输球的情况下,就考虑让孩子换条赛道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因此,在足球振兴的道路上,家长的观念转变或者说观念的“升级”也很重要,无论是面对输赢、面对挫折还是面对苦难,作为青少年足球幕后的支持者,家长的态度往往决定着一个孩子未来足球之路是否走得通,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足球未来的根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