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综合资讯  
男子比花游,全运比奥运更敢吃螃蟹
2025-11-17 10:59:39 来源: 潮新闻

  昨天的十五运花样游泳赛场,多名男选手雄赳赳气昂昂地与女队员一起出场,很像“红色娘子军”里的洪常青。

  这是花游项目在全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出现男性身影。

  全运花游有10支队报名,95名选手里史无前例地有8名男选手,其中有两对是双胞胎:来自四川的陈修安和陈修平,以及北京的郭牧也和郭牧兮兄弟。

四川队在比赛中 图源 新华社

  花游比赛出现男选手已经不是新闻了,10年前的喀山游泳世锦赛已经首次允许男选手参赛,2017年布达佩斯世锦赛,年仅16岁的石浩屿成为中国花游历史上第一位参加世界比赛的男运动员,并取得混双第八。而本届全运会,代表天津队出战的正是大赛经验丰富的石浩屿。

  但疑问是:在去年的巴黎奥运会上,没有一名男选手出现在花游比赛当中,为什么在赛制对标奥运会的中国全运会上,“洪常青”那么多?

  如果你以为奥运规则不允许,那就大错特错。巴黎奥运会前,花游界都明确知晓规则,本届允许每队纳入最多2名男选手参与集体项目赛事。而实际上,所有的参赛队没有派出一名男选手上场。原因可以让奥运五金得主、前俄罗斯花游传奇选手罗马什娜来回答:“男子花游选手的水准明显低于女选手,在奥运会这样级别的赛事中,我们不应该看只有校队水平的表演。”

上海队在比赛中 图源 新华社

  也就是说,奥运会上没有男选手出现的真实原因是——设项只有两个:集体项目和女子双人,而男子目前的水平还遭“嫌弃”,如果在集体项目中出场被认为是拉低整体质量。巴黎奥运会规则放开时,留给各队的准备期只有一年半,没有队伍愿意冒险打破全女子编队的成熟模式,就像关键考试中没有人愿意去放弃熟题而去冒险做新题。

  那么为什么全运会上,有胆量吃螃蟹的队伍这么踊跃?

  我们来看看引入男选手的队伍,分别是京津沪川苏,基本上是国内发展最好的几支队。也就是说,嗅觉更灵敏的人已经从国际泳联推动性别开放的一系列尝试中闻到了气味。从十年前的世锦赛增设混双项目以外,2022年世锦赛又增加了男子单人项目,持续完善男子组别的竞赛体系,实际就是为未来的布局指明了方向。先破冰的队,就是提前磨合混合编队模式,积累实战经验,争取在国际大赛中抢占先发优势。

  花游是考验难度和艺术表现力的打分项目,既然涉及艺术表现力,就必然伴随审美的争议。有人说男子的细腻度不足会影响整体的艺术分,又有人说男选手的力量优势让高难度托举更有张力,形成刚柔并济的新美学。实际上,中国男子花游水平的与日俱增是不争的事实。在几个月前的新加坡世锦赛上,北京队的郭牧也已经在男子单人项目上获得了一块银牌。石浩屿在2023年福冈世锦赛上迎来了中国男选手的最高光时刻,他参与了集体技巧自选项目并夺冠。即便在世锦赛奥运会这样的顶尖大赛上,这是中国队在集体项目上唯一的一次让男性出场,那也证明了男子在花游运动可以触及的高度。

  在全运会这样规模的巨型运动会上,只针对一个性别设置的大项早已经不存在,只有一个性别参加的分项和小项也寥寥无几,有男无女的分项只剩古典式摔跤,有女无男的分项可能只剩艺术体操。即便是艺体,查阅全运会的竞赛规程总则,也没有禁止男性参赛,只是参赛选手的选择而非规则限制。

  在女性的世袭领地,男性的闯入,事实上比女扮男装的花木兰需要更大的勇气。

  从这个角度讲,十五运花游赛场出现8位男选手,是时代的巨大进步。

标签: 编辑: 毕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