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田径队始建于1958年,建队以来,队伍培养出了诸多世界冠军、亚洲冠军,获得全国冠军的优秀运动员更是不胜枚举,在国内外大赛中取得了辉煌成绩,创造了多项历史。队伍在2017年荣获省政府颁发的“浙江省模范集体”称号,曾多次受到省政府授予的“勇攀高峰运动队”等荣誉称号,涌现出一批具有时代影响力、在国内外田坛上享有盛誉的优秀运动员,多次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每一支运动队,都有着自己的故事。那么,属于浙江田径队的故事是怎样的呢?
从1958年成立的体育进修学校算起,浙江田径队已经走过61载春秋。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盛产冠军的地方,从老一辈的姜玉民、应水根、沈丽娟,到中生代的黄志红、徐德妹、沈盛妃,再到如今挑起大梁的谢震业、李玲、徐惠琴,一代又一代的浙江田径人在历史长河中写下自己的名字,这些名字串联在一起,便是浙江田径队的故事。
在这则故事中,不只有光辉时刻,其间的五味杂陈、创作过程中的辛酸苦辣,唯有浙江田径人自己清楚……
从小棚屋到大军营,需要敢于创造的心
田径队的故事,得从训练基地说起。
走进学院室内田径馆,记者的第一印象便是“新”。偌大的训练空间、崭新的标准跑道,一个个专业的设备、一台台辅助的仪器,有这么多先进装备加持,难怪走出了那么多冠军。
实际上,在田径队成立之初,可没有这么优渥的训练条件。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田径系主任王孺牛回忆:别说可以遮风挡雨、避暑抗寒的室内田径馆了,一座竹子搭建的棚屋、一条煤渣铺成的跑道,就成了浙江田径队蹒跚起步的地方。更别说先进的训练房、力量房,综合性训练器械,仅有的器械都是教练员们手工制作,训练条件非常简陋。
这样的现状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都没有太大的改善。“1998年底,撑杆跳高项目在浙江正式建项,虽说队伍成立了,可连最基本的撑竿都没有,还是从国家队、上海队借来的,才把这个项目搞起来。”金涛从那一年开始担任教练,算是亲眼见证了浙江田径队训练条件的由苦到甜。
“目前的训练条件,完全是历代健儿们用智慧与汗水,努力拼搏才创造出来的。”王孺牛说,回顾浙江田径队61年的发展历程,基本上算是是长盛不衰。1959年首届全运会上,嘉兴姑娘姜玉民一举夺得了3块金牌。再后来,沈丽娟的女子铅球,叶佩素、叶联英的女子七项全能,谢芳华的女子100米,以及谢建华的女子铁饼长期称霸。上世纪80年代,浙江走出了“亚洲飞人”郑晨,1985年,他一小时内两破沉睡17年之久的亚洲男子百米纪录;浙江还诞生了“亚洲标王”李荣祥,全运会“五朝元老”,两夺全运会冠军,一次次刷新了亚洲纪录;撑竿跳高队招收的第一批运动员,就出了个全运会冠军……浙江田径前辈们在赛场上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2003年,浙江田径队举队搬迁到如今的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在良好的训练环境中,续写故事的精彩篇章。
不止盛产千里马,也盛产伯乐
田径队的故事,重点还是得说人。
常言道:“千里马好找,伯乐难寻。”在王孺牛看来,浙江田径队不止盛产优秀运动员这样的“千里马”,也盛产优秀教练员这样的“伯乐”。
记者探营第一日,在下午1时许走进室内田径馆,队员们的训练要到3点才开始,但场馆中间的椅子上,已经有一个等待的身影——金涛。
彼时的室内馆虽然没有太阳直射,但由于场馆内空气不流通,闷热无比,一侧墙上挂着的温湿度表显示室温高达近40℃,而另一边墙上的仪表由于温度过高早已“爆表”。“接了女儿,干脆不回去休息了,早点等队员们过来。”满身是汗的金涛说,他怕现在回去午休睡着了,下午训练时状态不好。
正是凭借这样一股子认真负责的劲儿,金涛在过去的21年中取得了出色的执教成绩。队伍刚成立6年,就培养出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参赛选手赵莹莹;2017年全运会,女子撑竿跳高项目前4名被浙江选手包揽,其中徐惠琴、任梦茜都是金涛的爱将。海盐姑娘徐惠琴在本赛季更是取得了爆发性的进步,她于7月在德国跳出4米70,刷新个人最好成绩,并成功达标东京奥运会资格线。而她的这一高度,比上赛季足足增长了20多公分。这背后,金涛作为伯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下午3点左右,运动员们陆陆续续来到室内馆,在场的教练除了金涛,还有全能组的沈盛妃。对于老一辈田径迷来说,沈盛妃的大名如雷贯耳,她拿过两届亚运会、两届全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冠军,被称为“亚洲女铁人”。2009年参加完第十一届全运会后,她渐渐离开了公众视线,但从未离开田径半步,而是选择留在学院担任教练。“16年的运动员生涯、近10年的教练员经历,让全能项目在我的生命中生根发芽。”沈盛妃说,尽管当前我省的全能实力早已没有10多年前强势,但她从未想过放弃,正是这种“全能情结”支撑着她十年如一日坚守在一线。“是金子早晚会发光,当教练也是这个道理。我始终相信,只要对待工作充满激情,总能培养出更出色的运动员。”
在队中,沈盛妃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妃姐”。一整个下午,队员们训练,她也跟着一块儿练,甚至比队员们更“入戏”,即使大汗淋漓、气喘吁吁,也不见有丝毫松懈。这个下午,只是沈盛妃执教生涯中最为普通的一个下午,10年来她都是这样过来的。
除此之外,浙江田径队还有一大批爱岗敬业、坚韧付出的优秀教练员。王孺牛说:“在这61年中,一代又一代老教练的执教品格被传承下来,每一位教练都无私付出不计回报,浙江田径怎能不辉煌?”
谁都想成为冠军,关键看能不能拼
田径队的故事,关键还是要看细节。
何为运动员的初心?王孺牛的回答简短有力:“对于竞技体育而言,追求金牌就是初心。”
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田径健儿们追求金牌的过程中,必定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这一点,他们所有人都做好了心理准备。
记者探营时,被誉为男子400米栏“希望之星”的冯志强正在为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做最后的备战冲刺,一个下午的高强度训练后,小伙子脸色看上去有些“惨白”,一方面是训练带来的疲惫,另一方面是他身上有伤。“之前的腰伤恢复没多久,在一次比赛中前腿又不小心拉伤。”
按道理来说,受伤了该以静养为主,他为何这么拼?冯志强说,作为一名运动员他渴望站上奥运会的舞台,虽然距离这个目标不是太远,但接连的伤病成了他和梦想之间的“拦路虎”。“伤病光靠养是养不好的,要在更大的强度中让肌肉适应它,促进恢复。即使痛,我也能忍着!接下来的每一场比赛我都会尽全力去拼。”
对于冯志强的坚韧,王孺牛极为赞赏:“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只有经历过刻苦,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在他看来,当下的训练环境日益改善,但吃苦的精神不能改变。为此,田径队甚至经常给运动员制造“苦难”,例如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带领运动员到高原地区、偏远地区训练。“这是我们在不断尝试的一种训练方式,唯有‘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才能达到高峰。”
在撑竿跳高男队小将韩涛的宿舍里,记者看到墙上贴着“梦想从这里起飞”“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字样和图案,他说,这是对自己的一份激励。“每天看着墙上的字,感觉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是的,梦想永无止境,奋斗没有终点,属于浙江田径队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