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农林大学体军部公布了一组最新数据——2019年,该校女生50米、800米、立定跳远,男生50米、1000米、立定跳远等项目平均成绩显著提高,其中男生1000米体测平均成绩提高了5.7%,女生800米提高了8.3%。
对此,浙江农林大学体军部主任冯祎中欣慰地告诉记者,数据的背后,是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好,精神状态越来越阳光,作息时间也越来越科学。而这一切,离不开浙江农林为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锻炼而想出来的“妙招”。
众所周知,跨入大学校门的学子,面对期待已久的“自由”,难免容易放松自律,将体育运动抛诸脑后。久而久之,身体素质下降,精气神也大不如前。不过,这一现象如今在浙江农林大学却少之又少。打开大家的微信运动,你会发现,该校平均每位学生每天的步数统计超过1万步,微信朋友圈里刷屏的也是一圈又一圈的长跑路线图。
据悉,近年来,该校结合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国内高校率先面向学生开展“长跑运动计划”,并将其列入教学大纲,成为体育课的必修项目。所有除毕业班以外的本科生,在校期间每年都必须跑满60个2000米以上的长跑,每次长跑时间必须在13分钟以内,相当于每年跑完3个马拉松。
那么,如何精准监测学生是否都能完成这些任务呢?浙江农林大学的做法很简单,只需依靠手机运动软件即可。“我们学校的学生和体育老师的手机里都装了统一的运动软件。老师还给每个班级的学生都建了个群,学生完成每日的跑量,就上传到群里,方便老师统计监测。”浙江农林大学体军部主任冯祎中介绍,群内还有排名功能,排名末位的学生难免会不好意思,老师也会找他们约谈。通过这样无形的竞争,极大地提升了学生们跑步的积极性。
“一开始很抵触跑步,但是坚持两个学期后发现,身体素质的确好了很多,现在每学期800米测试的成绩都在上升。”该校理学院本科生裘银伟说。理学院学生陶颖也有同样的感受:“相比于其他大学学生,我们是幸运的。上一个学年跑了60多个长跑,我相信取得体育合格完全不在话下。看到手机里的运动记录数据,很有成就感。”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跑步,浙江农林大学对体育课也进行了改革,课上课后两手抓,进一步增强学生们对锻炼的积极性。
“每一节90分钟的体育课,我们都分成两段来上,前面大半时间上专项课,后面留半小时进行素质训练。”冯祎中介绍,素质训练主要包括力量、协调性、柔韧性、耐力等方面,“这样一来,学生们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基础扎实了,专项课上起来的效果也更好。”
“引体向上是学生们最头疼的测试项目,这一现象在我们学校也很普遍,但相信以后会有很大的改观。”冯祎中告诉记者,针对“引体向上难”现象,该校从本学期开始采取了一个举措:由体育老师带领引体向上成绩差的学生组成小组,班干部带头进行引体向上锻炼。冯祎中把该措施称作“精准扶贫”,他说:“农林大学一直以来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相信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大学生身体差’的印象终究会不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