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四方联动生合力,运动安全又健康
——开学后学生上体育课的“八项注意”
2020-04-27 05:58:20 来源:体坛报 宁波市镇海区尚志中学 杨峰

  继初三、高三开学后,小学高段和初高中学段的其他学生们也开学了,面对重返熟悉的校园,学生们早已迫不及待。家长们也终于可以松口气了,让孩子置身校园,让孩子走进课堂,让孩子在老师身边学习,这是熟悉又美好的事情。

  学校经过精密筹划和部署,已经做好做足开学的准备工作,体温检测、消毒杀菌、卫生打扫、应急演练、教学安排等工作都已经全部高标准完成,但开学后的体育教育工作还需要精准落实好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个层面的八件事。

  从学校层面,首先要了解学情,关注健康。学校要第一时间做好了解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的工作。不仅要监测学生的体温,更要关注学生的体质和心理变化。学校要全面摸排,掌握学生,关注学生健康状况,为开学体育课做好学情上的准备。

  其次,需要统筹排课,场地分区。学校体育场地相对有限,常态下的体育课时段安排相对较为集中,在疫情防控特殊时期,学校安排体育课要以“班级接触少,学生间隔大”为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全面调整体育课的教学时段,实现“错峰”“定区域”上体育课,切实保障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如学校安排体育课要保障每个时段上体育课的班级数最少;体育场地分区分块,各班在指定区域内上课,减少班与班之间的交集。

  从教师层面来看,分散练习,严控聚集十分重要。体育教师上体育课要严格按照学校计划执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以确保“单个学生空间”的分散队形为主,教学内容选择尽量以原地、单人练习内容为主,尽可能让学生之间保持1.5米的间距,体育教师要严控学生课堂上聚集现象,讲明道理,及时提醒,重视自觉防控意识的养成。

  另外需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开学初,体育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体能状况,特殊学生要落实“跟踪”观察。严格按照体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切记盲目进行大运动量和大强度的快速跑、耐久跑等项目练习,可以结合音乐开展低强度、低密度、低活动范围的健身类项目,让学生从身心两方面逐渐适应。

  站在学生的角度,提高意识,安全第一要放在首位。对于阔别三个月体育课堂的学生们来讲,重新走上操场一定会非常兴奋,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一方面,同学之间久未见面,亲近感、新鲜感油然而生,极其容易忽视疫情期间人与人之间保持足够的间隔的要求,出现相互间亲密接触、相互交流、玩耍打闹等现象;另一方面,长时间没有经历过正规体育课的学习和锻炼,学生在身心两方面都没有做好体育运动的准备,骤然参与有一定负荷的体育运动,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严重者会引起心肺功能障碍。学生上体育课时,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做好自我防范,量力而行参与锻炼,及时与体育教师反馈情况,规避运动风险。

  与此同时,学生还要自觉锻炼,形成习惯。居家期间,许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开展体育锻炼,这恰恰反映出学生缺乏体育运动素养,缺少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开学后,学生要提高对体育的认识,更要明确体育锻炼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实现终身体育的唯一路径,要认真学习体育锻炼的方法,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养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

  作为家长,转变思想,重视体育很重要。学生家长“重智轻体”的观念一直存在。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与家长对待体育重视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疫情期间,全国各地体育教师都通过视频直播、网课点播等方式开展居家体育锻炼指导,但缺少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居家体育锻炼效果不容乐观。这与家长不懂体育,家长不重视体育是有很大关系的,希望家长们能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真正把健康放在首位。

  家庭体育,父母先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也同样适合体育。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氛围是家庭体育有效开展的基础,父母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做孩子体育运动的引路人、示范者和监督者,对培养孩子正确的健康运动观,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

标签:学生;开学;家长;体育课;体育锻炼;孩子;体育教师;体育运动;体育;家庭体育 编辑:陈海音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