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又迎毕业季
◎98.43%的就业率
◎多位奥运冠军寄语毕业生
◎多方保障退役运动员再就业
又到了一年的毕业季。6月19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2025届毕业典礼暨运动员退役仪式顺利举行,255名毕业生和10名优秀运动员即将走出学院,迈向社会,奔赴人生新赛场。
毕业典礼上,奥运冠军、院长孟关良,向毕业生代表颁发了毕业证书,羽毛球奥运冠军黄雅琼、国家级运动健将查苏生、国家级教练郑波、游泳队医疗保障团队成员王嘉诚、学院体育系教研室主任史放与毕业生、退役运动员进行了一场以“发挥榜样力量,共叙成长华章”为主题的分享与互动。
榜样力量引领成长
本次毕业典礼不仅是一个学业的圆满句号,也是未来新征程吹响的号角。在互动环节,面对广大毕业生和退役运动员,嘉宾围绕各自手持的“坚持”“目标”“挫折”“团队”“感恩”的关键词卡片,结合自身感悟进行分享。
黄雅琼以自身经历勉励同门校友,即便在奥运征途中与队友面对诸多困难,最终还是凭借热爱打消退役的念头。她表示,感谢那3年的“坚持”,让她从东京走向了巴黎,最终完美地实现梦想。
学院体育系教研室主任史放作为专业带头人,指导体育系游泳队代表浙江参加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取得4金1铜的成绩,谈到“目标”二字,他说:“目标无论大小,积极向上追求卓越是我们一贯的态度。”
王嘉诚是学院2021届体育保健与康复专业的优秀毕业生,毕业后留校在学院附属体育医院医疗部工作,反哺竞技体育,主要负责潘展乐等优秀运动员的医疗保障工作。在他看来,“挫折”是成长途中在所难免的,没有什么迈不过去的坎。他希望大家从眼前小事做起,汇聚微光照亮前路。
身为资深教练的郑波强调,每个运动员取得佳绩的背后都离不开“团队”作战,唯有集体的精益求精、目标一致,才能引领运动员赢得比赛,更赢得人生。
看着手中“感恩”二字,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老师查苏生感叹,“我正是通过学院和浙江大学的融合培养模式成长起来的,感谢学院给我们运动员这样的机会。”
5位代表的发言激励了广大毕业生,大家还就“如何突破职业瓶颈”“步入社会如何面对压力”等问题展开讨论。黄雅琼表示:“我觉得毕业和退役都不是终点,而是新篇章的起点,也希望你们在新的道路上能够闪闪发光,继续未来可期。”
体育精神融入基因
在赛场上刻入骨髓的坚韧、在胜负间淬炼出的从容、与团队共铸的信任,已然化作流淌在运动员血液中的精神基因,成为助力他们开启新征程的力量。
“从刚刚迈进这所学校到现在差不多14个年头。如今,退役后的我选择留队做教练。”在退役这一人生中的重要时刻,浙江省羽毛球运动员倪博文深情告白:“从运动员到教练员,身份虽然转变,但依然可以延续梦想。”她表示,运动员生涯虽然结束,但是大好人生却刚开始,她将把运动员生涯中学会的自律、自信运用到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为浙江羽毛球事业贡献力量。
3年、8年、14年……尽管时光的刻度不同,但这群毕业生和运动员们却都在学院用奋斗之姿镌刻青春印记。告别不是终点,而是对“运动员”三个字的重新定义。对于即将迈入的社会“赛场”,不少毕业生对未来早有清晰规划。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陈宇航告诉记者,目前打算参军入伍报效祖国,更远的未来则看好体育教培行业的前景:“毕业了有点不舍,但是未来的人生充满光明,我将大步向前。体育教会我坚持、坚韧,这些品质也将助力我更好地走向职场。”
现场,孙杨、汪顺、谢震业等学院优秀运动员也通过视频为大家送上离别祝福,期望毕业生前程似锦,退役运动员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努力拼搏,为浙江竞技体育强省建设添砖加瓦。
多措并举疏通“出口”
在这个充满仪式感的时刻,看到的不仅是告别,更是一种转化——将赛场上淬炼出的毅力、专注力、抗压力转化为人生新赛道的核心竞争力。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目前,今年学院毕业生的就业率已达到98.43%,专业对口率更是达到了93.95%。更多杰出的运动员,退役后将“战场”从体育赛场转向了更广阔的社会舞台。其中,多数投身文体娱行业和教培行业,其余分布在制造业、建筑行业以及参与公共管理和社会保障服务等领域。
据了解,退役运动员安置工作在我省一直以来备受重视。为帮助退役运动员走向人生新赛场,省体育局、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方面一直积极争取政策,搭建从赛场到职场的桥梁,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疏通“出口”。通过与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合作,给运动员提供在学业上继续深造的渠道;根据省内各地市最新政策,在地市体育管理系统、体校等单位对优秀运动员进行安置;根据中共浙江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等5部门关于《浙江省大中小学校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浙体人〔2022〕275号)的文件精神,积极进行宣传、引导,拓宽退役运动员学生就业渠道;深度开展校企合作,通过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给运动员学生搭建优质的实习、实训、就业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