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创新赋能铸辉煌 首金闪耀全运场 破局!金牌见证浙江高球人才培养硕果
2025-11-17 11:00:32 来源: 浙江在线

  第十五届全运会高尔夫球项目赛场传来历史性喜讯。11月16日,历经四天72洞的鏖战,高尔夫球项目在香港高尔夫球会粉岭球场落幕。浙江高尔夫男队实现重大突破——21岁小将匡洋带伤出征、全程领跑,以总成绩-18杆、领先四杆的绝对优势强势问鼎个人金牌。这是浙江高尔夫项目首次斩获全运会金牌,也是本届全运会浙江选手在香港赛区夺得的首枚金牌。此外,由匡洋/曹森首/薛涵/张梓洪组成的浙江男队,凭借整体协作斩获团体第五名。荣誉背后,不仅是运动员奋勇拼搏的结果,更是浙江体育深化 “开放办体育” 改革、创新推进协会办省队的生动实践。

  荣耀加冕,浙江高尔夫全运首金创历史

  作为全运会正式项目,高尔夫自2013年入列。当年,浙江队的最好成绩是第8名。2017年、2021 年两届赛事均未能跻身前八,冲击奖牌成为多年来的目标。而在本届全运会上,浙江队实现跨越式突破,首次站上最高领奖台,彻底改写了浙江高尔夫的全运历史。

  “赛前并没有想过会夺冠。当初的目标是争取一枚奖牌。”浙江高尔夫协会教练员谢静良的感慨道出了团队的心声。谁能想到,全程领跑的冠军小将匡洋,赛前遭遇腰伤困扰,连续两三天未能正常训练。但凭借顽强的意志品质与扎实的技术功底,赛事首日起便以- 8杆抢占个人榜榜首,后续三轮稳扎稳打,决赛轮在12人组成的亲友团的助威下彻底释放潜能,以- 8、-1、-4、-5的稳定战绩将领先优势保持到最后。“来之前没有太大预期,这个结果真的超乎想象,非常激动!”匡洋的话语里同样满是感慨与欣喜。

  出生于2004年的匡洋,两三岁时便与高尔夫结缘,浓厚的兴趣让他始终坚守赛场。曾赴美国留学一年的他,因无法割舍对高尔夫的热爱而重返球场。如今这枚全运会金牌,不仅是对他多年付出的最好回报,更让他向职业球员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在教练谢静良眼中,匡洋的成功源于技术的娴熟稳定、比赛中的精准处理,更离不开家庭与亲友的全力支持,这正是浙江 “体教融合、多方协同” 人才培养理念的生动体现。

  机制革新,构建“协同育人”新生态

  在省高尔夫球协会主席俞春雷看来,选手们的出彩表现,彰显了浙江高尔夫人才培养的系统性突破,这背后是体制机制创新的强大支撑。“这是浙江深耕高尔夫人才培养的长期积淀,更是‘协会办队、院校赋能’创新模式结出的丰硕成果。”

  作为浙江深化 “开放办体育” 的标志性实践,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省高尔夫球协会签约授牌,确立 “协会办队、院校赋能” 的合作模式,为项目发展注入了关键动能。

  这一模式实现了资源的精准对接与优势互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发挥专业所长,为球队提供人才梯队建设、科学训练指导与全方位后勤保障,用专业体系筑牢人才成长根基;浙江省高尔夫球协会则整合全省球场资源、成熟赛事体系与行业资源,搭建起“训练-赛事-人才输出”的完整闭环。

  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孟关良强调,学院的专业优势将为省队提供坚实支撑。俞春雷则强调,这种多方协同模式,正是要通过体育部门、协会、院校、家庭的联动,打通人才培养全渠道,提升人才培养效率,为浙江竞技体育发展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体系筑基,全链条培育夯实人才成长沃土

  竞技体育的突破,离不开系统化、前瞻性的人才培养体系支撑。浙江省早已完成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布局,为全运会备战储备核心力量。

  浙江省高尔夫球协会驻会副主席兼浙江队领队陈蓓蕾介绍,在选拔环节,浙江打破地域与身份限制,通过赛事体系发掘潜力新人,形成合理的年龄与能力梯队;训练环节,省高协制定分阶段精准集训方案,结合院校的运动科学支持,实现训练的科学化、个性化;赛事环节,借助省内丰富的赛事资源,从青少年精英赛到省级锦标赛,再到全国大赛,构建起阶梯式赛事成长通道,让运动员在不同级别赛事中积累经验、锤炼本领。

  完善的培养体系已结出丰硕成果。近年来,浙江选手连续斩获全国团体锦标赛亚军、冠军等多项荣誉,青少年注册球员数量以24.45%的年增长率快速增长,累计注册人数突破万人,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储备。本届全运会的历史性突破,正是这一全链条培养模式成效的检验。

标签: 编辑: 毕真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