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体育产业  
看金华种出的高亩产“体育+”试验田
2019-11-27 07:23:50 来源:体坛报 记者 黄维 朱郑远

  编者按

  近年来,浙江以乡村振兴发展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致富增收;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农村精神文明,群众乐享文化生活……全省各地扎实践行这些新理念,在乡村振兴战略继续进行创新性探索与实践。而在金华,就以体育为载体绘就了乡村振兴的新蓝图。从2015年开始,金华市积极探索“体育+”特色村(居)建设模式,以乡村空间为载体,以特色体育产业为引擎,打造体育产业创新发展聚集区,有效释放全民健康与乡村振兴双重效应。该项工作也得到了副省长成岳冲、省体育局局长郑瑶的批示。

  日前,本报联合浙江电视台公共新闻频道,对金华进行了“‘体育+’特色村(居)”的主题采访。两天时间,采访行程超过600公里,深入6个点采访、考察与互动交流。今天起,我们将陆续推出一组以“‘体育+’特色村(居)金华全景图”系列报道。

  身处浙江腹地的八婺大地,发扬“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以体育为载体、产业为主导,走一村一居“体育+”特色发展之路,呈现百花齐放、姹紫嫣红的繁荣景象。

  “体育+”特色村(居),在金华有一个“专属”的名词解释:以乡村空间为载体,以特色体育产业为引擎,以体育设施为条件,向当地村民及外地游客提供运动休闲及参与体验等相关产品和服务,形成公共配套导入、体育产业延伸、村庄富民宜居的体育产业创新发展集聚区。这些富有产业支撑、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的体育平台正构筑起活力无穷的“乡村经济”,为金华乡村振兴行稳致远抢占先机。

  这个模式的出现,与金华的地域特点息息相关。金华地处浙江中部,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体育能否有所作为、大有作为,也是金华市体育局一直思考、探索的问题。“融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发展体育事业、促进百姓增收,两手抓、两手都要有收获,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该市体育局副局长钱寿坤表示。

  无区位优势、无资源优势、无经济优势的“三无”村庄磐安县冷水镇小章村,“体育+”模式的尝鲜给予了启发。小章村离县城20多分钟,以前籍籍无名,村集体经济也几乎是空白。2015年,兴建一座多功能生态体育馆,同时可满足气排球、羽毛球、地掷球等多项运动。2016年,光是承办县级以上体育赛事活动,就达到83场次,尤其是暑期这里成了“运动+休闲+度假”的热门目的地,就连上海、江苏等省外运动爱好者都慕名而至。19户当地的农民,统一将农房改造成民宿,既完善了赛、吃、住一条龙服务体系,又成为创收增收的重要渠道。

  小章村的模式能不能复制?金华市体育局进行深入调研、认真分析、慎密思考。比小章村体育资源、自然禀赋更好的村居,会不会更具潜力?以小章村为起点,金华在所辖的县(市、区)中,找新的试点,找新的模式。经过一两年的探索、试点,一批“体育明星村”陆续冒出来。2016年,成功创建第一批金华市级10个“体育+”特色村(居)。

  一边是“摸着石头过河”,一边是完善“顶层设计”。金华市体育局与上海体育学院联合建立研究基地,制定发布《金华市“体育+”特色村(居)创建办法》、《金华市体育事业发展(产业)资金管理实施细则》,一个基地、一则《办法》、一项《细则》,回答了“体育+”特色村居“是什么”和“怎么建”的问题。到了今年1月,又发布全国首例《“体育+”特色村(居)管理与评价规范》,明确提出创建“体育+”特色村(居)工作走向特色化、差异化之路。

  目前,金华市已分4批次建成35家“体育+”特色村(居),共吸引社会资本12.81亿元,直接带动乡村增收约1亿元,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有效抓手,显现出勃勃生机。对于未来,金华提出的目标是:“体育+”特色村(居)要更加精雕细琢,发展更加追求质量!“在此基础上,将出彩的村(居)串联成线,让其组合成为体育特色小镇,扩大产业的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集群,使其能够一端连着城市,一端连着乡村,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钱寿坤说,同时也将联合兄弟部门,发挥“店小二”作用,替各个村(居)“跑好堂”,让村民和集体少走弯路,让村民与集体多得实惠。


标签:体育;金华市;乡村;金华;振兴;体育产业;产业;创新发展;特色体育;增收 编辑:张钰婕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