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有共享自行车;在外手机没电有共享充电宝;地铁出站遇到下雨有共享雨伞……如今,在杭城的“共享经济”家族又添了新成员——一款名为“公园盒子”的共享健身舱。和规模庞大、教练环绕的传统健身场馆相比,共享健身舱显得有些“寒酸”,但也迎合了部分健身者需求。那么,“公园盒子”究竟有哪些亮眼之处?又会带来怎样的启示?前两天,记者前往健身舱“亲测”,体验了一把共享健身的滋味。
无需办卡,线上预约线下扫码
记者体验的共享健身舱位于杭州滨江金绣国际中心,在园区中心的草坪上,这两个“公园盒子”看上去像是一个装了玻璃窗的集装箱,甚是引人注目。
通过扫码,记者打了舱门,进入到舱内,发现可谓别有洞天。别看这不到30平米的地方,摆放着3台跑步机、1台划水机、一组分量齐全的哑铃以及一个电视机。电视机实则是一个智能教练系统,记者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发现,其中包含多项课程,并能通过红外线摄像头捕捉使用者各个身体部位的动作,及时给出指导。此外,健身仓内还设有更衣室,虽然空间狭小,但也基本能满足健身者的换衣需求。
如何才能使用“公园盒子”健身?记者了解到,想要来健身的人可以下载相关App或者关注相关微信公众号并完成注册后,便可线上预约想要去的共享健身舱,预约成功后,在预约时间到达预约地点的共享健身舱,扫码进入健身舱进行锻炼,无需办卡,即练即走。
24小时营业,目标用户锁定白领
目前共享健身舱主打3种尺寸,分别是2人舱、4人舱和5人舱,面积分别为8平方米、18平方米和28平方米。不同尺寸的健身舱所配置的设备也略有不同,但跑步机、哑铃组和智能教练系统是3种尺寸健身舱全都具备的。价格方面,在缴纳99元年费以后,实行单价每小时10元的收费。
与传统健身房不同的是,共享健身舱全天候营业,也正是这点受到金绣国际中心园区里白领青睐。“感觉还不错,我们下班很晚,想要去健身也来不及了。”单位就在附近写字楼的白领陈立明告诉记者,最迟一次自己在舱里练到凌晨1点才走。
记者打听发现,健身舱白天的客人远不及晚上多,不过几乎都是园区内的白领,园区外的人鲜有特意来此锻炼的。
共享健身舱市场部负责人丁伟峰告诉记者,共享健身仓的主要目标用户为白领。和传统健身房相比,共享健身仓主打的是极致便利、节约时间和经济成本的概念。
是共享经济新形式,还是伪需求
实际上,类似与共享健身舱的形式去年就在北京和上海出现了。“抖吧”和“觅跑”作为共享经济延伸至体育健身的拓荒者,经历了初期的“横空出世”到后来“遭受质疑”。有人说这样的“共享”只是商家的一厢情愿,似乎时间越久,带有共享符号的产物就离商家炒作圈钱的“帽子”越近。
事实上,在记者采访中也发现了共享健身舱的一些问题。譬如,其密闭狭小的空间形态真的适合健身吗?譬如,没有专业的指导和保护,这样的健身真的科学吗?另外,过低的收费与较高的健身器材维护成本产生了冲突,给企业运营造成压力。
对此,有专家表示,目前健身舱确实存在设备少、空间小的问题。健身是不是用户的刚需也还有待观察,但丁伟峰表示,通过广告合作、线上营销等方式,维持运营应该不成问题。事实上,除了现有的共享健身舱之外,另有5个“公园盒子”也将于近期在杭州上线运营。究竟共享健身舱会给大家日常健身带来何种改变?能否打破健身市场瓶颈成为新的健身人群的流量入口?或许只有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