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在绿水青山间,家门口就有诗和远方。”这是我省骑行界近年来流行的“金句”,如今,正在慢慢变成现实。日前,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发布《2017中国骑行运动大数据报告》,浙江元素尤其闪亮:杭州龙井爬坡骑行风景线,入选了全国最佳骑行路线榜单;据该《报告》显示,全国各省市骑车人口分布统计中,浙江的自行车人口高居第二。
记者从省自行车运动协会了解到,我省自行车运动发展迅速,可谓占齐了“天时、地利、人和”:首先,作为经济大省、体育大省,浙江开展自行车运动拥有广泛的潜在土壤,正如《报告》显示,GDP越高的省份,骑行人口比例也越高,伴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进一步推动高品质的运动需求,而骑行运动的环保、健康属性,正好契合体育受众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省的骑行绿道“阡陌纵横”,也让更多骑行爱好者有了“用武之地”:例如,仙居的永安溪绿道,总长492公里,骑行者穿行在青山绿水间,走过的每一处风景都仿佛被时光定格,一边锻炼一边赏景,不亦乐乎;舟山朱家尖大青山骑行绿道则是另一种风格,在海岛风光中自由骑行,一面倚山,一面临海,骑行者随着地势渐高,将青山和碧海分隔开来,蜿蜒着通向天际。此外,余杭的大径山绿道、淳安的环千岛湖绿道、宁波鄞州的白岩山公路、海宁的百里钱塘骑行绿道、天台的始丰溪绿道、松阳大木山骑行茶园,都是省内骑行爱好者必不可少的骑行聚集地。“高质量的骑行绿道多了,民间骑行爱好者的数量也会相应增多,两者相辅相成,形成推动自行车全民运动的良性循环模式。”省自行车运动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说了“天时地利”,再来说说“人和”,近几年来,省内各类专业、准专业的自行车赛事,以及民间自发的自行车赛事不胜枚举,无论是赛事质量,还是赛事规模,都属于全国领先。下一步,我省准备创新赛制,与北京、江苏等地强强联合,打造跨省、跨领域、全产业链融合的自行车运动发展体系,既保证专业化,又引入社会化运作。目前,我省的自行车赛事追求正规性、普及性,推动业余赛事专业化、民间赛事全覆盖化,培养更多青少年骑行爱好者,为自行车省队选材作铺垫。接下来也准备承办全国最高等级的自行车赛事,创新专业和业余相结合的模式,力求打造专业赛制、专业裁判、专业保障三位一体模式。
与此同时,浙江骑行运动的发展,不仅惠及体育受众,也带动了衍生产业的全面发展。
众所周知,骑行属于户外运动,因此除装备消费之外,出行相关的花费也十分可观,整车消费在骑行消费中的占比高达52.8%,但是骑游赛事及服务消费现在已经跃居第二,高达24.78%,远高于零件和装备消费的占比。在浙江,不少拥有绿道的乡村,依靠这条“黄金路”赚得盆满钵满,“骑行+旅游”的名声彻底打响。对此,有专家预测,自行车运动带来的产业效应,将实现“体育+经济+旅游”的融合发展,为打造骑行大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