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申花以这种方式输球,的确怎么批评都不过分,但从他们的球队特点来分析,阴沟翻船也实属情理之中。“遇强则强、遇弱则弱”的不稳定属性,让申花犹如一柄捉摸不透的“神经刀”,他们的比赛总是出现让人跌破眼镜的意外结果——能在中超和亚冠中战胜比自己强大的国内外球队,也能莫名其妙地输给准业余球队。
就拿上赛季足协杯决赛为例,无论是广大球迷,还是专业的足球界元老,都一致看好上海上港,结果申花在各方面不占优势的情况下,还真就上演了以弱胜强的戏码。从状态守恒的角度来说,申花既是“易爆冷体质”,也是“易被爆冷体质”,就像段誉的六脉神剑,时灵时不灵,状态爆棚的时候战无不胜,状态萎靡的时候谁都敢输,所以球迷也不必过于纠结,甜的吃,苦的也要吃——输给中乙球队无缘足协杯下一轮,这并不是灾难,不过是茶杯里的风暴,掀不起多大的波澜。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申花知耻而后勇,也许会在联赛中打开一片天。
按理说,申花对阵中乙球队应该占尽优势,但是足协杯的赛制决定了申花的强大外援只能高挂免战牌;另一方面,从战略的角度来看,申花未必对足协杯足够重视,毕竟去年已经尝过了冠军的滋味,球员们对这项赛事的饥饿感大幅度淡化。
另外,申花的大多数比赛都是由外援作主心骨,偶尔几场没有外援,球员的心态和状态都难免起伏,这不是他们习惯的踢球方式,所以配合起来就显得生疏。而中乙球队南通支云,一直就是这套阵容和打法,再加上他们过关斩将打到足协杯第4轮,有机会与中超顶级球队短兵相接,每个球员都铆足了劲,把比赛当“决赛”来踢——通过这个全国舞台,被大球队的球探看中,从此平步青云也并非不可能。
一个把比赛当敲门砖,使尽九牛二虎之力,一个把比赛当鸡肋,食之无味不如弃之,此消彼长,最终的结果也显得不那么匪夷所思。
我们不必过度指责申花对于足协杯的“战略性放弃”,其实不止申花,最近几轮的足协杯,中超中甲球队“组团”被淘汰,有的更是直接输给业余球队。究其原因,主要是多线作战的疲惫与压力,以及潜在的伤病因素,让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即使晋级,夺冠的概率也不大,可能还会影响到联赛的成绩,竹篮打水一场空,那还不如干脆将重心放在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