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华东阳市城东街道东升村桐院的祠堂内,墙壁上贴着一张张武术套路,这里是桐院武术培训基地。
东阳桐院武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桐院村今年81岁高龄的斯万生被定为第二批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桐院武术”的代表性传承人。白色T恤、黑色夹克、蓝色牛仔裤,步伐矫健、精神矍铄,这是斯万生老人给人的第一印象。谈起桐院村的武术历史,斯万生如数家珍。
早先,桐院斯氏宗祠常年设有学武拳堂,聘请同姓本族武术高手传授武艺。“我15岁开始习武,一方面受父亲影响,他是桐院武术的代表,另一方面村里有男女老少习武的氛围。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克敌制胜,村里的小孩子都会跟着大人练练手。”斯万生说,“发展了这么多年,桐院武术已经有了连贯完整的套路。以拳、棍、棒、盾牌、刀锏为主,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表现力强,除了竞技,还具有很好的表演观赏价值。”
斯万生种过田地、当过老师,自从15岁开始练习桐院武术后,每天都坚持操练。“俗话说得好,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不练会生疏。”斯万生笑着说,“现在年纪大了,但也坚持每天早上练个1小时,每周两个晚上去村里祠堂教课。”
在以前,桐院村人习武都是在节日或是农闲之后。为了弘扬桐院武术,5年前村上组织起武术培训基地,并招收了一批年龄在7-19岁的在校学生。“现在每周五、六晚上集中教学练武,有30多名学生,加上本村有兴趣加入的男女老少,那两个晚上,上课的祠堂里很是热闹。”斯万生介绍说。而除了几名习武多年的指导老师外,81岁的斯万生也是坚持每节课到岗,亲自给这些小徒弟传授武艺。
据了解,每位进来学武的学生都得从扎马步开始,而这一基本动作一练就需要连着10多天。虽然枯燥、辛苦,但斯万生表示,马步是基础,基础不牢,再怎么练都没有用。而带出一名徒弟,起码得用一年时间。“不少家长希望,孩子能通过习武,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增强身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