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家家会舞龙的德清乾元,有一支“非遗桑叶龙”队伍
​ 舞龙舞了40年还要代代传下去
2019-02-13 07:39:29 来源:体坛报 通讯员 叶晨舒

  童宝松这段时间可没闲下来过,作为省级非遗项目“乾元龙灯会”的传承人,每到春节,金鹅山村家家户户都会邀请舞龙队到家里表演,意为“讨彩头”,以求新一年平安吉祥。“每年大年初二,村里都要舞龙。”童宝松解释道。

  在清脆的锣鼓声中,身披绿甲的桑叶龙高抬龙头,翻身跃起,“飞”下舞台。台下的人看得情绪高涨,举起手机、相机,“咔嚓咔嚓”拍个不停。

  “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但春节舞龙这个传统没有丢。”童宝松说。每年春节,气势磅礴的舞龙表演已经成为当地村民一道必不可少的文化大餐。

  气势磅礴的舞龙表演,已经成为城乡百姓一道翘首以盼的文化大餐。连续18年的“浙北乾龙灯会”,也成为德清一张文化名片,成为传承年俗文化的一个重要平台。

  一次坚持 舞龙40年从不落下

  一舞18年的“浙北乾龙灯会”,为什么越舞越红火?

  “18年来,有一批舞龙人一直在坚持。有些人从2001年第一届起,就一直没缺席。”69岁的童宝松是这项非遗的传承人,舞龙已有40多年,用双手见证乾元舞龙文化的腾飞。

  童宝松舞的是“非遗桑叶龙”,这条龙是乾元舞龙队伍的“主力”和象征。“‘非遗桑叶龙’的前身是‘童家墩银龙’。在乾元镇金鹅山村童家墩,无论男女老少,家家户户都会舞龙技艺。”

  为了展现乾元舞龙风采,前段时间,童宝松带领舞龙队加快排练。原地快速8字舞龙、龙头换位、尾盘……每一个动作都完成得十分娴熟。

  “早些年自己舞,手法站位很熟练。这几年舞不动了,所以指导其他人舞。”童宝松说,不管是排练还是在灯会现场,他都要花上别人几倍的功夫。

  “非遗桑叶龙”队的成员里,还有65岁的姚连初、63岁的姚阿坤、63岁的姚海山、57岁的童福泉……这些人的年龄加起来,已近千岁。他们和童宝松一样,都在坚持。只要约定一声要排练,谁都不愿落下,早早赶来排练现场。

  一分情怀 传承乾元舞龙文化

  乾元镇民间舞龙习俗自南宋起就十分盛行。像“非遗桑叶龙”,许多队员都是从第一届“浙北乾龙灯会”舞到现在,谁都舍不得放下舞龙棒。

  早些年,对于舞龙文化传承,童宝松等人曾有后继无人的烦恼。这几年,他们的脸上渐渐绽放了笑容。

  2013年,乾元镇将舞龙文化引入校园,让传统年俗文化走进孩子心里。在乾元镇中心小学,德清建立湖州首个舞龙非遗传承基地,童宝松还定期进学校指导“小龙”。

  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到舞龙队伍里来。21岁的姚俊就是其中之一,他现在就读于南京大学。“我是看着舞龙长大的。以前觉得没什么,后来看到村里舞龙队在省市甚至全国拿奖,才意识到,舞龙传统在乾元被发扬得这么好,心里很骄傲,所以想让舞龙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一张名片 “乾龙灯会”闪耀浙北

  舞龙表演,是“乾龙灯会”的核心,也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内容。2009年被列为浙江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是因为有了这群坚守并传承弘扬舞龙文化的“老德清”,“乾龙灯会”逐渐成为德清一张文化名片。

  而今年“浙北乾龙灯会”开幕式上,最让人期待的则是“国际龙”。据主办方介绍,这条“国际龙”由来自德国、俄罗斯、南非等国家的10位国际友人组成。还没有登场表演,就受到多方关注,火遍德清。

  乾元镇宣传委员戴吉强表示,此次10位外国友人受邀而来,参与舞龙活动,“这是一次很好的文化交流机会,能让他们近距离感受到中国传统年俗文化,展示乾元的文化自信。”

  “在乾元,家家户户几乎都会舞龙,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到我们手上就丢了。”童宝松说,“我就想把这些后生给教好了,让舞龙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标签:龙灯;舞龙队;表演;龙文化;乾元镇;春节;彩头;平安吉祥 编辑:张钰婕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