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体教融合”,撬动源头活水
2019-04-29 07:26:26 来源:体坛报 记者 王品燚

  筑牢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根基,是体育事业发展的“根”与“魂”。近年来,我省在后备人才建设方面“先行先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对传统体校进行改革、升级,开启了我省体校办学的“新模式”,率先走出了“体教结合”到“体教融合”的路子,为我省体育事业“打牢”地基。

  熟悉浙江泳军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在杭州西子湖畔、黄龙洞旁那座不显山露水的学校——杭州市陈经纶体育学校(以下简称“陈经纶体校”)。这所“世界冠军的摇篮”,除了领跑游泳项目之外,体操、篮球、田径等项目也都不容小觑。那它又是如何破解,孩子们训练和学习、体校孩子的未来出路等一系列传统体校所面临的问题?

  “罗雪娟、孙杨、叶诗文、傅园慧等一大批运动员都是在这片池子里练出来的。”孙杨的启蒙教练朱颖告诉记者,也正是因为这批明星运动员的反哺效应,让陈经纶体校游泳项目招生永远是供不应求,有着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同时,学校的游泳教学分为选材、提高、游泳队三个层次,像一条流水线作业,这样可以优中选优,不错过更多的好苗子。”朱颖解释道,一部分的队员向上输送给省队,其余的一部分不是特别适合游泳项目的孩子因为有着水上项目的基础,还可以输送给划船、皮划艇等项目,给运动员们以足够的出路。

  然而,在陈经纶体校之外,仍有很多传统体校部分项目存在着招不到学员以及上升通道不畅的问题。在浙江,一批新型体校给出了“答案”,开启“体教融合”新模式。

  在宁波市第二少体校的校园里,一架共济桥将二少体和鄞江中学连接在一起,这也预示着我省体育和教育从集合到融合的进步。奥运冠军石智勇就是从这儿走出的,将石智勇带出广西的举重教练李冬瑜表示,“如今二少体的孩子们是学业、训练齐头并进。鄞江中学提供教师资源,给孩子们上课,我们二少体提供体育场地、教练员的资源,这样既能拓宽体校学生的上升渠道,还让许多普通学生学到了一技之长,形成双赢的局面。”去年宁波市就交出了满意的答卷:高考体育运动学校76名毕业生报考,49人上线;向省队输送运动员67名,二少体参加单招单考的运动员录取比例达85%。

  无独有偶,在衢州也有一所学校正在“体教融合”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我们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2008年依托资源开办了柯城区少年童体育运动学校,以‘体教融合’办学模式推动素质教育发展”衢州市白云学校学校校长叶海涛说,如今学校已在目前学校已在田径、射击、足球、短式网球、健美操等项目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同样,也是因为“体教融合”的模式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与练的矛盾,白云学校的孩子们能够在保证训练量的前提下进行文化课不被落下。

  两所“新型体校”的教学模式,只是一个缩影。如今,我省“体教融合”模式已经深入到全省各地。截止2020年,各县(市、区)通过现有体校转型、恢复体校建制和功能、新建县级体校等方式,全面实现“县县有1所新型体校”。其本质不仅在于让体校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不被落下,更是完善人才选拔工作机制、优化梯队衔接训练网络的一种新模式,让我省的体育后备人才能够更加全面,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从个别试点到逐步推广,从“摸着石头”到“经验分享”,加强青少年体育,关键是开拓发展各级各类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推进“体教融合”,并在重点环节实现重点突破,我省体育部门正在用创新性的思维,建设一个符合浙江青少年体育发展规律的“新模式”。

标签:体校;体教融合;融合;青少年体育;陈经纶;新模式;游泳项目;人才;孩子;体育事业发展 编辑:张钰婕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