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孙柏林:教体融合谱新曲 竞技普及双丰收
2019-10-25 08:35:19 来源:体坛报 记者 洪漩

  近年来,“体教结合”正朝“体教融合”迈进,提升运动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完善人格成为学校体育三位一体的目标。

  自今年一月嘉兴南湖区机构改革全面实施以来,教育和体育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紧密起来。

  如何在新的变革中做好“融合”文章,嘉兴南湖区教育体育局局长孙柏林认为,首先要有“三颗心”:保持争先晋位的信心、追梦奔跑的决心、勇当先锋的恒心。

  南湖作为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是“红船精神”的发源地,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是时代赋予南湖儿女的光荣使命和时代要求。孙柏林坚持以“首善之区”的首位担当大力推进体教融合工作,通过打造以“借助外力”和“挖掘内力”为核心的南湖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使南湖的“红船精神”处处闪光。

  2019年,嘉兴市南湖区举办多项省级体育赛事;在今年的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南湖籍运动员还在赛艇、网球、田径、游泳等项目中获得6枚金牌;此外,南湖区连续多年承办全国青少年网球U12、U16、U18排名赛(嘉兴站)等国家级赛事……在建设“健康南湖”大背景下,南湖区一直高度重视体育工作,青少年体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只有激活青少年源头,体育界的未来之星才会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孙柏林说,搞好青少年体育,学校体育是关键。一方面,要充分保障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通过课程、场地、教练人员等软硬件的配备,让青少年在学校里对运动产生兴趣,并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对有条件的体育项目,要完善不同层级的校园体育联赛。体育的魅力就蕴藏在比赛之中,通过竞争磨练技能、锻炼精神,这对青少年身心成长大有裨益。

  一直以来,南湖区各中小学根据学校特点和地域特色,积极打造“一校一品”和培育“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模式,形成了富有区域特点的校园体育文化品牌。同时,在推进区新型少体校建设方面,更是加大力度,不仅招聘高水平教练员,更将投入2400万元的资金,新建一个体育馆。

  如今,南湖区还利用教育体育合一的优势,鼓励支持学校开展业余训练。一方面以区少体校项目为核心,建立一批训练点(学校),培养各项目的梯队。另一方面,鼓励学校积极申报区级以上各类体育特色学校和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学校,通过各类创建完善全区业余训练网络。“目前,全区拥有区级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学校24所,市级高水平学校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4所、市体教融合特色学校5所,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学校4所,省级以上各类体育特色学校15所……”这一串串数字背后,仿佛可以看到在全区范围内完善学校业余训练网络的不断深入推进。

  与此同时,学校体育俱乐部也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据统计,南湖区目前拥有学校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9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10家,区级3家,数量列全市首位。通过依托学校体育俱乐部平台,孩子学习训练两不耽误,让老师、家长都能满意,从而有更多孩子参与其中,实现全员化普及化。

  在推进“体教融合”工作上,孙柏林认为,完善区少体校运作,整合各级资源,健全体育后备人才阵地建设,规范体育俱乐部管理等尚且不够,还需进一步打造竞技体育品牌项目,扩大赛事效应,通过比赛充分发挥竞赛杠杆作用,以竞赛促训练、以训练促提高。

  孙柏林期望,通过改革让体教融合迈出坚实一步,努力让1+1>2,真正发挥各自优势的合作,是探索,更是必然。

  有问必答

  Q:您如何看待新时代体育的价值和功能?

  A:体育使南湖充满活力,南湖因体育勃发生机。

  Q:体育与教育的融合,你怎么看待“融”字?

  A:竞技体育项目“融”入学校教育体系,体育生“融”入普通学生。

  Q: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最大优势在哪方面?

  A:通过依托学校体育俱乐部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教练员和文化课老师的融合,有效地处理好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的矛盾,也能灵活解决好教练员的进出难题。

  Q:对于体育发展,您有什么美好愿景?

  A:相信随着体教融合工作的不断推进,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南湖健儿在全国性、国际性大赛中脱颖而出。

标签:南湖区;融合;学校体育;体育;体育俱乐部;运动能力;学校;体教融合;培养;柏林 编辑:张钰婕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