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25日讯(通讯员 叶宏军 浙江在线记者 成竞)幼儿体育看浙江。12月21-23日,2018年浙江省幼儿体育与健康发展论坛在湖州成功举办。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副司长王雷、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胡国平、浙江省体育局青少处处长唐万里、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幼教教研员虞莉莉、湖州市体育局副局长蔡缨等领导,以及来自台湾、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地逾300余人参加了论坛。参会嘉宾和各路专家就学龄前儿童运动发展的目标、形式进行了深入探讨,引发了业界对于幼儿体育与健康的新思考。
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王雷副司长表示,体育总局已经把幼儿体育作为青少年体育四大工程之一,总局到浙江已经调研两次,认为浙江幼儿体育开展时间早,积累了不少经验。2019年的全国幼儿体育试点工作,拟将重点放在浙江,浙江要做好经验输出工作。希望浙江省抽调懂幼儿体育的园长和幼儿体育老师、教练到外省、西部地区去,撒播幼儿体育的种子。
王雷副司长说,为什么要关注幼儿体育,有典型案例,也有数据。在国家行政学院学习时得知,全国有精神疾病的有1.3亿人。而通过体育锻炼的人,鲜有精神方面的障碍。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排解情绪,能提升抗压能力,可以让孩子们学会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磨练出意志品质。我们要从兴趣上引导,到运动技能上发展,激发出孩子的运动天性,通过体育教育,激励孩子们的成长,帮他们的未来人生找到了成长路径。中国的家长太看重起跑线了,其实早期的运动,决定了孩子的终点在哪里。
浙江省体育局副局长胡国平表示,通过论坛的举办,结合幼儿体育专家讲座、典型交流等系列活动,研究幼儿体育开展的方式,让幼儿科学地成长,提升幼儿体育的新高度,保持本色,扮好角色,发挥幼儿体育特色,让孩子们的人生呈现彩色。
在论坛上,上海体育学院体育运动专业教授、上海市学生体质研究专家陆大江做了《运动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专题分享。
陆大江教授透彻分析了学龄前儿童的运动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儿童早期运动的观点。特别指出学龄儿童要注重日常活动、有氧运动、柔韧与力量的合理、静态生活等四个层面的运动方式,并列举了国外幼儿运动的基本情况。陆教授还结合儿童生长发育,向老师们推荐了非常有趣有效的亲子互动小游戏。
卫健委妇幼司儿童运动健康促进专家组成员、浙江大学体育科学与健康工程研究所所长王健教授做了《学龄前儿童体能检测与评价研究与发展》的专题分享。
王健教授主要针对幼儿体能方面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体能是早期儿童发展的基本构成,也是连接运动与早期儿童运动发展的桥梁。具体分析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国外儿童体能测试检测的维度,并基于此,大胆预测了儿童体能检测、评价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幼儿该如何选择符合其身心发育特点的体育游戏,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委员童梅玲教授在《学龄前儿童运动发展与评估》的报告中,为大家做了介绍。
童梅玲教授说,婴幼儿在运动发展过程中,都会经过大运动和精细运动两个过程,并且的论坛讲座中,从幼儿感知肌动、身体控制、动作协调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幼儿在运动初期阶段需要的注意点。重点分析了学龄前儿童在大运动和精细运动发展阶段的几个里程碑,给出了多个经典案例和相应的评估办法,以及科学的解决方案。
美国 UCLA 学龄前儿童教育博士后、亚洲感统训练专家高致娟老师,用生动活泼的方式,为老师们解读了《建构学龄前儿童大脑AI优势能力》。
日常生活中,一些孩子注意力经常不集中,身体协调性差,高致娟老师指出,这是典型的感觉统合失调。如何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高致娟建议用使用7M原则,黄金学习期、短期记忆、最佳学习时段、反复学习化、学习意义化、学习人格化、学习动机化。通过7M原则,建立良好的感统能力三部曲:发掘(儿童感觉综合健康测评)、强化(根据测评结果设计全方位训练治疗方案)、持续(使用感统教具在家持续良好的发展)。
论坛期间,还进行了“运动是孩子的天性”、“大脑发育和运动发展”的主题圆桌会议,赢得在场老师们的一致共鸣。
论坛中,还进行了幼儿体育与健康的优秀论文颁奖仪式。本次论坛征文共收到全国各地 450多篇论文和教案,并评选出了相应的奖项。优秀论文的获奖者上台做现场报告,从幼儿体育、心理健康、生理健康等多个角度展开交流。
据悉,本次论坛为期三天,是“2018年浙江省第十一届幼儿体育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体育总会、浙江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浙江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浙江省新闻出版广电局、浙江省总工会、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妇女联合会、浙江省军区政治工作局、浙江省教育厅关工委等十家单位联合主办,由浙江省体育科学学会、浙江省幼儿体育协会、湖州市体育总会、湖州市幼儿体育协会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