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BA”宁波赛区预选赛在球迷的百感交集中精彩谢幕,在五天高强度的赛事对抗中,宁海队一路攻城拔寨勇夺季军,同时获评赛事“体育道德风尚奖”。
图源组委会
从“练球场”到“主赛场”:一群普通人的逆袭火种
宁海的夏夜总带着海风的咸湿,记得当年县政府边的露天球场,几个晒得黝黑的年轻人正借着微弱的路灯光练球。彼时没人能想到,这群白天扛过钢筋、立过电杆、站过柜台的普通人,会在日后让整座县城为篮球沸腾。他们是宁海篮球队的早期队员,球衣上没有赞助商的Logo,球鞋磨平了底就用胶水粘,训练完凑钱买的冰镇可乐,是最奢侈的奖励。
图源组委会
如今硬件改善了,但篮球精神非但没变,反而愈加坚韧。队员们总爱说:“篮球不会嫌你穷,只会问你够不够拼。”身披7号战袍的王泽耀还是位在校大学生,却早已是球场上的灵魂,成为对方球队的重点盯防目标,无论内线外线,总被一群人团团围住,特殊关照。但他依旧如入无人之境,纵横厮杀拿下全队最高分;被现场解说喻为“关键先生”的孔宣亢,盯着队友们跑战术,面容平静如水,总能挽狂澜于既倒;前锋黄江南在北仑上班,却毅然请假提前回宁海会师,代表家乡球队出战,并立下汗马功劳;球员薛俊敏累到腿抽筋,坚决不下火线,成为宁海队的制胜法宝;余瑛玮、李锦程、王阿龙、胡应泽、林俊男等等,每一位都是宁海队的硬核力量,他们在场上相互鼓励、相互成就。
图源组委会
倾尽全力、为荣誉而战,这是宁海球队刻在骨子里的传承。无论是教练还是球员,老一辈还是新生代,他们始终信奉:“输球不可怕,怕的是让期待你的人寒心。”这句话,曾被前辈球员写在了球队更衣室的墙上。
从“一个球”到“一座城”:呐喊声里长出的铠甲
图源组委会
说回本次“浙BA”赛事,万般揪心是从一场“双加时”真正开始的。预选赛第三场对阵强劲对手海曙队,这场堪称篮球赛史上经典中的经典之战,今天我们重新阅读比赛进程,仍旧心有余悸、热血沸腾。比赛中的所有困难、所有意外,这一场几乎都遇到了。直到第三节前三分钟,宁海队仍以48:46领先,这时,球员体力开始极剧滑坡,50平后比分开始逆转,后来双方比分交替上升,直至62平进入第一个加时。加时赛一直处于追分状态,跌跌撞撞坚持到72平,迎来第二个加时赛。第二个加时依旧是落后的一方,球迷的嘶吼声加速掏空了球员的大脑,变形的动作、机械的出手,场上所有队员都在用“坚持”打球。
恍惚间比分来到了78平,忽然,球迷的一声“宁海加油”让人精神一振,那一刻,孔宣亢突然觉得手里的篮球轻巧了许多,他就像一位魔术师,在最后一刻冷静出手,以一记三分球精准命中点燃全场,这时,场上时间还剩0.09秒。经过双方最后时刻的缠斗,终场哨终于吹响,比分定格在81:78,宁海队险胜。孔宣亢鞠躬致谢时,球衣上印着的“宁海”两个字格外醒目,14号成了全县球迷的共同号码。
图源组委会
图源组委会
携着这股冲劲,宁海一鼓作气74:62赢下慈溪。与余姚半决赛的场景照样动人,当时宁海队半场结束还以38:37领先1分,战至最后,64:72惜败,球员们咬着牙一瘸一拐地坚持到最后关头,虽败犹荣。赛后,所有人只有遗憾没有抱怨,只有掌声没有指责。
从“一场比赛”到“一种精神”:篮球教会我们的事
宁海队的使命告一段落了,但“浙BA”的赛事远未结束,宁海的优秀球员很有可能代表宁波联队,踏上更为艰难的征程。在宁波赛区颁奖仪式上,县体育发展中心的领导说:“这奖杯属于每一个为篮球疯狂的宁海人,这段赛事告诉我们:平凡人也能活成一束光。”
如今,宁海的球场越来越多,放学后的球场上总有孩子奔跑的身影。有体育教师的教案里写着:“篮球不只是投篮,更是跌倒后爬起来的勇气。”
有人问,为什么一只篮球能点燃一座城?或许答案就藏在那些平凡的瞬间里:是上班族下班后留在球场的身影,是父母带着孩子看球时的笑脸,是输球后依然不离不弃的呐喊。这只篮球教会我们每个人:所谓奇迹,不过是一群人的坚持;所谓辉煌,不过是把热爱熬成了信仰。当一座城的人,都为心里的那只球奔跑时,整座城都会发光。”
霞客体育公园
夜色下的宁海,霞客体育公园的灯光依旧亮着,年轻的身影在场上跃动,此起彼伏的欢呼声穿过街巷,落在每一扇亮着灯的窗户里。那只燃烧的篮球,早已不是简单的体育器材,它成了这座城的心跳,成了每个普通人对抗平庸的武器,成了告诉世界“霞客行、行天下”的宁海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