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初心 创新 匠心 绍兴体校四十正青春
2019-12-27 09:19:30 来源:体坛报 记者 陆一帅

  会稽山麓,护城河畔,绍兴市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绍兴体校)坐落于这闹中取静之地。当21世纪即将迈入第三个十年之际,绍兴体校也迎来了自己的四十岁生日,并于12月28日举行建校40周年庆典活动。校庆前夕,记者来到了这所有着冠军摇篮之称的体育学府。

  冬雨刚止,湿滑的操场上依然活跃着不少运动少年,他们身后的墙上印刻着八字校训:勤学苦练、求实进取。此校训由原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体育外交家何振梁老先生亲笔书就,这也是他对绍兴体校的教诲与期盼。

  同样的操场、同样的校训,四十年间,这里走出了孟关良、徐东香、谢震业等世界级体育明星。四十正青春,奋进新时代,绍兴体校坚守着培育顶尖体育人才的初心与匠心,将在体教融合的道路上积极创新、开拓进取。

  初心不忘:因材施教

  画出冠军们的起跑线

  1979年年底,8名教职员工,29名学生,仅有的一个田径训练项目,租用绍兴一中和绍兴稽山中学的训练场地,在简易的校舍里,绍兴体校踏出了第一步。

  带着勤学苦练、求实进取的一颗初心,功勋教练管荣庭6年的不离不弃成就了奥运冠军孟关良,赛艇教练陈学敏为徐东香量身定制压训练,为她问鼎世界冠军打下了坚实基础。学校的传统优势项目——田径更是不断刷新着荣誉榜的数据,今年7月,绍体学子谢震业在国际田联钻石联赛伦敦站上跑出了19秒88的“中国速度”,成为首个男子200米破20秒大关的黄种人选手。

  冠军为何与绍兴体校如此有缘?亚洲跳远冠军陆敏佳的启蒙教练、体校田径队总教练陈景琼的一番话或许可以解释上述疑问。“要有一颗培养冠军的初心,同时切记不可拔苗助长!”在他看来,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需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成长,如果过分追求成绩,导致技术动作、个人特点等过早定型,那么年轻队员的潜力就很难挖掘。“因材施教是绍兴体校的初心,培养优秀运动员是基层教练员的初心。”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绍体全体运动员、教练员的努力在十三届全运会结出了丰硕的果实:22人出征,夺得金牌9枚,如果与省(市、自治区)排名,绍兴体校的金牌数都可跻身前15名。

  据了解,截至目前,绍兴体校共培养、输送奥运冠军2人次,世界冠军28人次,亚运会冠军8人次,全运会冠军24人次,连续4轮成功创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连续3轮被命名为“国家田径单项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培养出众多体育好苗子。

  创新进取:体教融合

  做好训与学的转化器

  “教练、文化课教师一起带我们,我们有了一个更温暖的大家庭。”绍兴市体育运动学校学生裘寒蓉告诉记者。这个学期,绍兴体校的管理模式悄悄变脸,原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日常管理、以队伍为单位进行体育训练的传统方式,整合成了以运动队为单位的管理方式,教练与文化课教师打破了工作界限,合力共进,实现了校内体育项目训练和文化课教育的深度融合。

  “学校要做好训与学的转化器,体教结合正在探索的一大新模式。”准备校庆的同时还要把体教融合的思路落到实处,绍兴体校校长孟建祥这段时间十分忙碌。他带着记者来到了学校教室,每个班的班牌上变成了举重教室、拳击教室、田径一队教室等等,学校根据运动项目不同,把300名学生分成了12支队伍,这12支队伍各有一个教室,跨出了“联姻式体教结合”模式改革第一步。

  事实上,如何让训练与教学更融洽、更平衡始终是摆在基层体校面前的一大难题,教练、教师各管各的、互不交集也是常态。针对体校顽疾,履新仅半年的孟建祥用了“猛药”——今年9月26日,学校举行了教练、教师结对签约仪式,每支队伍都有相应的文化课教师担任队主任,从班主任到队主任的改变实现了管理方式上的创新。

  据学校训练科科长周国兴介绍,以前教练、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消失了。如今,教练和队主任会轮流或者一起进行管理,队里学生有学习上的困难,教练和队主任随时可以找相应学科的老师进行解答或者队主任自己进行讲解。由于“去班级化”管理,学生们重新背起了书包,尝试“走班式”上课,学习纪律明显好转,训练态度更加认真。

  “尝试训练课与文化课深度融合的改革,教练担任的是小队员们父亲的角色,文化课老师是母亲的角色,让‘单亲家庭’变‘双亲家庭’,这对队员们训练学习、心理健康有着莫大的帮助。”孟建祥如是说。

  匠心独运:单招单考

  开辟职业上升新通道

  与任何社会组织一样,绍兴体校学员的构成也成橄榄型,即拔尖的苗子、落后的苗子仅占极小部分,大量学生的运动水准处于中间段。

  对此,绍兴体校有着清晰的定位,学校将学生归为三挡:高水平运动员、优秀运动员、普通运动员。选送尖子生、淘汰落后生,中间一级的优秀运动员出路在何方?

  “我们要求学生尽全力拿到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等级证书,再参加高校的体育单招单考,去更高的学府继续深造。”孟建祥介绍。孟校长认为,体育学校毕竟“姓”体,在校学生通过国家二级运动员考核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旦通过考试,跨入高校,学生未来的路变得更为开阔。

  刚刚参加完今年高校体育单招单考的凌天鹏就是其中的一名幸运儿,他已经被211级大学宁夏大学入取,他表示,能进入省队、国家队的学生毕竟是少数,通过单招单考模式进入高等学府深造令他开阔眼见,这是他刚入绍兴体校时未曾想到的。

  事实上,绍兴体校始终面临着生源的特殊性:超过半数的孩子来源于乡镇或农村家庭,其中多数孩子学习成绩偏低,考取优质的大学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在文化成绩偏弱的情况下,进行专业的体育训练,增加考大学的机会。

  “学校为孩子开辟了新的路径,越来越多家长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学习、训练,这是学校、家长、社会都愿意看到的现象,我们将继续完善、改进。”孟建祥说道。

标签:体校;绍兴;初心;文化课;体育运动学校;体育;教练;学府;学生;绍兴市 编辑:张钰婕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