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汪佳佳 杨静 通讯员 郑水花)淳安是浙江面积最大的县,鸠坑却是淳安最小的乡,目前常住人口约3000人。本周五,在鸠坑乡中心小学的操场上,两年一届的乡农民运动会又如期召开了。
农民运动会不罕见,但作为淳安县最小的乡,总人口7000多人,常住人口不到一半,且大多为老弱妇孺,还能像鸠坑乡那样把群众文体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的,实在不多见。
文艺表演有代表淳安传统民俗的竹马,运动会有柑橘主题趣味接力、同舟共济、比腕力这样乡村特色鲜明的项目。选手和观众挤满了整个校园,从事基层文体推广工作30多年的鸠坑乡文化站站长郑水花告诉本报记者:“这里太偏僻了,没什么人愿意来,我就在这一呆几十年。但让我骄傲的是,鸠坑的文化工作一直在全县名列前茅。”
老弱妇孺
都是乡运动会主力
李肇在《唐国史补》中曾记载:茶之名品益从,睦州有鸠坑。这个坐落于千岛湖畔名为鸠坑的乡,以“一红一绿”闻名遐迩。“红”是橘子,“绿”指茶叶。茶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润物无声地滋润着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因为地处偏远,从淳安县城到鸠坑,尽管新修了公路,还是要近一个小时车程。
乡里的青壮年大多出去打工了,留守的都是老弱妇孺。但一场运动会,却把乡里近1/5人口都动员了起来。运动员多数是妇女或中老年男性。因为本届主题是“爱国拥军”,所以选手人手一件迷彩服,看上去满操场都是雄赳赳气昂昂的“预备役战士”。
鸠坑乡自2013年以来开始举办农民运动会。陪同记者同往鸠坑乡的李明告诉记者,崇尚各种文体活动是当地的传统。“这么小的乡,现在每个村都有表演队伍,非常不容易。”
30年前,李明曾在淳安县文化馆工作,但她的身影却常年出现在偏僻的山村,手把手地把那些零基础的村民教会成能歌善舞的文艺骨干。可以说,鸠坑乡文体活动今天的红火,离不开李明这样的播种人当年的奉献。
戏曲广播操、威风锣鼓等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项目轮番上演。文艺表演即便动作不够整齐,也看得出经过了努力训练。虽然化着浓浓的妆,但记者还是从那些脂粉之下的纵横沟壑中,看出了他们的年纪。
青苗村的王国放今年69岁了,参演了两个节目,分别是威风锣鼓和竹马。眼看就要迈入古稀之年的他,可以说是村里的文艺积极分子。41岁的吕爱琴在村子里算是年轻人。当天的运动会上,她参演了三个节目。青苗村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住在村子里的40岁左右的男人只有2个,吕爱琴的老公是其中一个。“以前还没学跳广场舞和戏曲广播操的时候,我也和他们学着拉二胡、唱歌,我不喜欢打麻将,现在就是每天跳舞、跳操了。这些娱乐活动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更有意思。”吕爱琴说。
地处偏远
平凡村民心怀诗意
拔河、象棋、乒乓球、定点投篮、掰手腕,柑橘主题趣味接力……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丰富,并结合了鸠坑乡的地方特色,十分接地气。
60岁的徐志祥依然是拔河比赛队伍中的一员,但他依然不是本村拔河队中年纪最大的。“还有两个妇女,都63岁了。年轻人都出门了,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妇女。我以前也在外打工,今年才回来,头一次参加乡里的运动会。”
鸠坑乡中心小学全校只有53名学生,有些班的学生甚至是个位数。很多孩子都随父母外出读书。虽然学生不多,但是当天所有的学生都齐齐上阵,或是组成了代表队方阵,或是在操场上给大家呐喊助威。
郑水花是鸠坑乡的文化站站长,自从来到这个岗位上,她已经十几年没换过位置。郑水花的家在县城,驱车往返家和鸠坑乡需要一个多小时,因此她周一到周五都住在单位的宿舍,周末才回去。“每次一下到村子,大家都高兴得不得了,拉着我的手说郑老师你快来教我们跳舞,都特别信任我、亲近我,这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郑水花被评为淳安县首届最美文化人,获此项殊荣的,全县仅有4人。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拥有诗意的世界。村民吕爱琴说,她们在采橘子、采茶叶时,也常常跟着哼着音乐做着舞蹈动作,工作成了很浪漫的事。
鸠坑乡在层层山峦的包裹之下,哪怕在如今这样交通便捷的时代,依然远离繁华。但他们将自己置身于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中,在每一个为生活奔走的平凡日子里,努力追寻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这里村民的心,是诗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