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误判,林书豪得到3次罚球后,比赛还应剩0.6秒;第二次误判,顾全的第二次违体犯规是错误吹罚,第三次误判是何忠勉在最后时刻边线开球5秒违例后,现场计时员多走了0.8秒。”这是12月8日,CBA官方给北京首钢主场对阵深圳新世纪比赛开出的裁判报告,其中指出3处现场裁判的误判。
说实话,这份裁判报告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如此业余的判罚令不少球迷再次质疑CBA联赛裁判的专业性。
深圳主帅王建军赛后对裁判的表现不予置评,只留下一句“我们的球队可以昂首离开”。此时无声胜有声,现在再去追究比赛谁胜谁负也无关痛痒,只是这样态度值得引起CBA联赛的重视。因为这样的低级错判情况在本赛季已不是第一次出现。
青岛队赵泰隆在面对上海队比赛中,最后时刻犯规,但球队累计犯规数并未满,本不该被吹罚罚球,但当值主裁却送给上海队两次罚球机会,让青岛败走上海,赵泰隆赛后嚎啕大哭的样子令人揪心,而这样的错判不应该让球员、教练和球队来埋单。
新赛季CBA开启2.0时代,姚明喊出了“敢梦敢当”的口号。没错,球员是该敢梦,但裁判员更应该敢当,而不是在结果无法更改后用一份裁判报告了事。CBA联赛在新赛季发布会曾公布一揽子关于裁判员体系改革的方案,但截至目前,裁判员的表现对联赛来说并无增色,只有冷水。
今年的CBA绝杀不少,让球迷大呼过瘾,但与之相对应的误判、错判也有泛滥的趋势,这不禁令人思考,CBA联赛水平质量提升了,结果裁判的水平却没有跟上。显然,这对CBA联赛的发展和公平公正形象的树立极为不利。CBA大可以适当进行赏罚模式,比如裁判吹了误判,CBA公司进行相应的金额处罚,这些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可以给裁判起一个警惕作用。
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起一套专业度值得信赖的裁判体系也是当务之急,让裁判队伍出现更多“杨茂功”“乔龙升”,树立优秀裁判的典型模范,开展篮球裁判员的技能培训,加强裁判思想品质的教育,让CBA球场远离“黑哨”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