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杭州西湖区学校场地向社会开放共享又共治
2018-07-30 07:54:20 来源:体坛报 记者 华雨晨 沈智钦

  西湖区不仅是杭州市五个老城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城区,还是浙江省行政中心所在地。

  与其它城市一样:公共体育场地不足与百姓健身需求旺盛,成为政府不得不面对、正视、迫切解决的民生矛盾问题。如何盘活学校体育场馆资源,是西湖区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长达十来年的探索、尝试、实践、推广,学校场地向社会开放的“西湖模式”轮廓逐渐清晰、运行日渐成熟。

  让老百姓走出家门,就能便捷、舒适健身,成为西湖区居民的新福利,也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新载体。上周,在全省体育宣传工作会议上,西湖区的这一经验被省体育局局长郑瑶点赞。

  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到精,历经几番改革和创新,一张小小的市民卡刷开了学校的大门,盘活学校体育资源,拓宽了全民健身的场地空间。

  珠联璧合

  政府牵头、教体协作攻坚克难

  时间回到2012年,当时西湖区借力“浙江省体育现代化试点区”契机,进行了一次深入“自查”。经过大量走访,区体育局发现全区体育场地存量庞大,但大量场地存在于学校里面,课余时间空闲的体育场地和市民日益增长的对全民健身需求的矛盾逐渐凸显。经过广泛的调研、沟通和对接,由政府牵头、统筹、协调,区体育局和教育部很快达成了一个共识——将学校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万事开头难。“首先面临的就是安全问题”,区体育局副局长潘力强回忆,“人员怎么进出、场地设施怎么管理、该谁管理;当时全区40多所学校,是先开放几个试点,还是一次性全部开放……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办法总比问题多。西湖区第一步做的就是统一思想——学校作为公共服务的民生场所,所有资源都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个共识,得到区委区政府大力支持:区主要领导多次调研,提出了“全面开放、稳步推进”的要求,并就学校体育场地开放工作作出了批示。同时,通过广泛调研、部门协调会、动员部署会等形式,切实提高了区各相关部门、各镇街对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统一了思想,将这项工作当成了各级政府的公共体育服务职责内容。

  现在,在西湖区每所学校的门口,市民都能看到一块告示牌,上面清楚地写着学校场馆开放内容、时间和要求等。

  “刚开放的时候我们还被市民埋怨。”竞舟小学的保安说,初期开放时还是刷卡进校园,没卡的市民只能被拦在门外,“我们提醒他们去哪儿办卡,要准备哪些资料,有人会说我们刁难他们。几年下来,市民完全理解和赞成这种做法,现在来的市民都很自律,相互之间还会提醒。”面对来来往往的健身市民,他们成为了市民们各种点赞和提意见的“活信箱”。

  三员管理

  家、校、社区成“铁三角”

  潘力强告诉记者,西湖区学校场地的“共享”健身,依托于智能化手段的“共治”。

  在蒋村街道仕林社区,记者遇到了前来领取智慧健身卡的沈师傅。沈师傅一人就领了3张卡,说家庭成员每个都要:“我家旁边就是学校,那里的塑胶操场跑起步来很舒服,孩子也喜欢去那里打篮球。”社区党委书记包银奇补充,随着新杭州人越来越多,多的时候每天要接待十几位市民。办卡不需要任何费用(押金10元可退),整个过程几分钟就能搞定。而且现在杭州市民卡也能用了,双卡运行效率更高。

  日常管理方面,西湖区的街道为学校配备了一名公益性管理人员,教育局为学校增配一名保安,体育局配备体育指导员,并明确了三者的岗位职责,形成“管理员、安全员、指导员”三员管理模式。

  “学校场地设施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家、校和社区联系更紧密了。”潘力强说。家长和孩子一起锻炼,和学校的互动多了起来。在竞舟小学,以前是家长们自发地在篮球场打比赛,发展到现在已然成为了学校的“官方”比赛。

  在家打麻将的人少了,去学校打篮球、健步走的人多了。学校体育场地全面开放,丰富了城乡居民群众的文体生活,有效地抵御了赌博、迷信等陋习的蔓延,缓和了社会矛盾,修复了邻里关系,为健康向上社会风气的形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样的影响也体现在数据上,根据健身平台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6月30日,全区办理健身卡共 6.4万张、市民卡开卡 4.3万张,进校健身人次达98.8万。据第三方统计机构调查,西湖区对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的满意率为91. 67%。

  一卡升级

  探索“大数据健身”蓝海

  为保障老百姓健身的需求,现西湖区符合条件的62所中小学校均已对外开放。目前西湖区大部分学校体育场地开放时间都有所延长,工作日每天早、晚相加不少于3小时,双休日、节假日每天不少于7小时。

  据了解,西湖区投资近300万元在各校安装了智能识别系统,所有智慧健身卡都是一卡对应一人的实名化认证,校门口的系统能清楚地显示持卡人的姓名、照片、进出时间等。

  相对传统手工登记和手动刷卡的粗放型开放模式,西湖区的“智慧健身平台”系统在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特别是进校健身人员信息可追溯、无卡人员报警、视频监控、电子抓拍等功能,为校园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张小小卡片的背后是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强大支撑。通过系统后台,可以对进校锻炼市民的信息,进行基础的大数据分析和管理。

  潘力强说:“比如哪些学校、哪个时间段的锻炼人数最多,我们会去进行精准分析,为什么这些学校流量特别大,这些学校流量特别小,是不是要作出相应的开放调整和安排;具体到单个市民,我们希望能对他进行互联网‘画像’,比如他的锻炼习惯和锻炼喜好,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为市民提供更好、更专业的服务,也为今后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和评估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

  延伸阅读

  2012年,西湖区通过试点先行推广的方式,实施学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智慧化管理。

  2013年,49所区属公办中小学校和4所市属中学实现全覆盖,作为杭州市的试点经验向全市推广,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同年4月10日,杭州市推进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现场会在西湖区古荡街道嘉绿苑中学召开。

  2015年,区政府出台《西湖区深化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工作意见》,重点做好全区已开放的公办中小学校室外健身场地设备设施的完善(如灯光系统)、医疗急救设备全覆盖、开发健身器械在线报修管理服务系统、免费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及完善学校开放工作考核细则等,进一步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向社会开放长效管理机制。

标签:西湖区;开放;杭州市;学校体育场地;健身;市民;学校;学校场地;潘力强;大数据 编辑:成竞
分享到:
相关阅读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