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协在对“两家俱乐部疑似就引进外援抬价”做了问询调查后,有关欧洲一线当红射手奥巴梅扬高价转会的传闻和纷争暂时告一段落,但其中的信号应该成为中超老板们的警示——在我们本土球员核心竞争力远低于日韩联赛本土球员的现状下,中国足球现阶段更需要着眼长远的青训投入和发展,而不再是“超标引援”下追求短期成绩的非理性竞赛。
中国足协已经重申,将在2018年继续实行引援调节费制度。这项制度在2017年夏季转会出台时已明确了引援合理区间,根据这一标准,已经在转会费投入上成为亚洲第一、世界前列的中超联赛,应该重新审视引援的定位——是该继续引进远高于中超联赛水准的世界顶级天价球星、或是价不符实的过气球星?还是应该选择能够与本土球员相得益彰的高性价比外援?
从过去几个赛季来看,一批世界级球星和外教的加盟,满足了球迷就近看大牌的便利,提高了联赛在海外的传播力,也吸引着更多仍处于当打之年的一线外援愿意到中超踢球。从这个角度看,中超俱乐部投资者投入的重金,确实为职业联赛从低谷走向繁荣做出过很大贡献。
但这样的投资并不具有可持续性,联赛不能长期依靠“输血”。而且,如果从观赏性和实打实的技战术水准看,某些场次反映出的全队磨合不够、前后场完全“割裂”的怪现象,并不能提高中超联赛的核心竞争力。就连国足主教练里皮也感叹,他在国家队最需要的球员,往往在联赛中的位置都被外援挤占。由此可见,中超的引援定位,或者已经到了需要统一共识、进行调整的“拐点”,力争实现本土球员实力与联赛品质的同步提升。
诚然,职业联赛是开放的国际市场。而对比来看,即便英超、西甲等顶级联赛也在不断“烧钱”引援,但他们的俱乐部大都经过了百年发展和积累,有着统一标准的健全梯队和足球学校,有着联赛体系足够夯实下的人才“金字塔”,而本土球员的技战术水准也已经到了世界前列。而反观我们的职业联赛,并不具备一直“烧钱”下去的资本。长远来看,只有当青训体系足够健全,俱乐部实现了自负盈亏,并能持续不断地生产后备人才时,当职业联赛告别了“企业联赛”的伪职业现象,当中国足球能够实现校园、培训机构、城市的层级联赛、俱乐部和国家队之间的培养模式和资源整合互补以及通畅的人才上升通道时,或者就不需要再制定引援调节费。但现阶段,中国足球更需要回归理性,回到总体方案里“有效防止球员身价虚高、无序竞争等问题”的发展脉络中。
虽然2018年初,奥巴梅扬与中超的“绯闻”成为笑谈,但希望在这个寒冬,中国足球能够戳破非理性竞价的泡沫。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