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兰溪市柏社中心小学武术队的19名孩子,登上东方卫视演播厅舞台,参加全国少儿电视春晚节目录制。他们头戴红巾,身披金甲,一群孩童龙腾虎跃,头顶是闪动的聚光灯,凭借一支《武之舞》征服全场,拿下金奖。演出的孩子中,最小的9岁,最大的不过11岁,大多数从未离开过家乡。走出大山,登上大都市舞台,他们为此整整苦练了3年。
传承大山里的习武基因
3年前,20岁的严晨璐刚到柏社中心小学任教武术,那时她就知道,这里的孩子适合练武。他们能吃苦,有毅力,不娇气。而练武最关键的,就是肯吃苦。
后来,随着对当地了解的深入,她发现这里的武术基因远不止于此。在柏社,历史上就出过许多武术大成者。
不愿让这武术基因沉睡,2015年柏社中心小学尝试把武术融入体育教学、校本课程开发和校园文化建设,让孩子们强身健体的同时,延袭乡贤基因,弘扬传统武术文化。
一支“武之舞”连起亲子心
不论是登上炫目舞台,还是见到最亲的人,对他们来说都如梦一般。
全国少儿电视春晚录制现场,12岁的柏社女孩小蒋,与其他同学一起完成演出。回到后台,她对上一双熟悉的眼睛,那双眼中闪动着骄傲与欣慰。她年少的面孔上,再难掩激动之情。一旁带队的校长陈聪,也悄悄红了眼眶。
陈聪还记得,两天前,在准备出发上海时,大队辅导员徐霞私下和他说了件事。原来,这次去上海参加录制的队员里,有位小姑娘,自幼父母离异。多年来,父母各自有了家庭,母亲远嫁山东,母女多年未见。无意中,知道孩子将赴上海录制节目,母亲心中再难掩思念之情,一定要去亲眼看看女儿的表演。
录制前一天,这位母亲千里迢迢,从山东赶到上海,在宾馆里,静静看着女儿演示武术动作,半天说不出话来。良久,她才说了句:“这些年没见,没想到练得这么好了。”正式录制时,她在后台看演出。台上那个光芒万丈的女孩,与她记忆中的闺女,仿佛是两个人。“好!好!”演出结束后,她卖力地鼓起掌来,眼中闪烁着泪花。
在柏社中心小学,有学生590多名,其中留守儿童超过五分之一。在许多人印象中,许多留守孩子是敏感、内向,缺少陪伴的。然而,这里的孩子却很不一样。这3年里,经常带队比赛的徐霞明显感到,许多孩子从一年级开始接触武术,练就了不怕苦的性格。有的进入校队后,参加各种比赛和表演,荣誉感更强了,自信心也足了,学习成绩跟着提升。
破茧成蝶,飞出大山外
然而,破茧成蝶前,他们曾经历许多寒冬。
柏社乡位于兰溪北部山区,属贫困乡镇,一到冬天,气温普遍比市区低上2-3℃。学校办学条件有限,没有专用的武术训练场馆。于是一年四季,孩子都利用早晚课余时间,在操场上习武。
“当年我在少林学武时,也不过如此。”面对这些孩子,严晨璐总会想起自己8岁赴河南嵩山少林武校学武,十年如一日的样子。看着他们冬天挂着鼻涕泡泡,还高兴地完成训练动作,她心里总会有些心疼,嘴上却还得严肃纠正姿势,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在一千多个朝夕中,孩子们从学扎马步、压腿,到学七星拳、学刀术,如今已有小成。老师们又根据教学情况,编排武术操、舞蹈等节目,鼓励他们参加比赛。在2017年兰溪市中小学艺术节上,柏社中心小学的武术表演蝉联一等奖。在3年前,这样的荣誉想都不敢想。
从大山的简陋操场,到灯光炫目的都市演播厅,柏社中心小学的孩子,用武术燃起心中的火炬,点亮走出大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