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再见,横渡钱塘江的领航人!
2018-01-25 00:32:32 来源:都市快报 记者 殷佩琴

rB4AiVpnoo2AElGHAAFDjfMwO-U762.jpg

  2018年1月23日,阴,天气冷。

  早上8点不到,杭州市殡仪馆2号中厅外人头攒动,前来吊唁的亲朋好友太多,厅内站得有些局促。我努力挤到门外的桌子前,从大纸箱子里拿出一朵白色纸花小心别在胸口,心里念了句:张老师,小殷来送您了。

  张英杰,杭州市救生协会秘书长,于1月19日逝世,享年76岁。杭州游泳圈子里,知道这个名字的年轻人并不多,但就是他,一手促成了目前杭城最有影响力的水上群众性活动,他是2006年首届横渡钱塘江发起人之一。

  这位老人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热爱的游泳事业,弥留之际还嘱咐家人:骨灰抛撒钱塘江。这一次,他终于可以在母亲河里尽情“畅游”了……

  他 曾是混迹六和塔游泳场的“老游条”

  像张英杰这个年纪的杭州人,最早对于游泳的记忆,一定是钱塘江。

  从小在江边长大的张英杰,每到夏天就会骑车去九溪,脱了衣服跃入江中游几个来回,水性相当好。1968年,25岁的张英杰风华正茂。从那一年的夏天开始,他被单位借调到杭州市航海俱乐部主管的六和塔游泳场当救生员。6年后,他正式调入成为专职救生员,并负责管理游泳场,直到1993年。

  那些年,因为来游泳的人实在太多,张英杰把原本一天开放两场的泳池改成了全天场,之后又增加夜场,还拓展了游玩项目。

  这个游泳场依六和塔而建,美丽的自然风光不能浪费。在游泳活动不开放的季节,场内还推出了自划船、快艇游览江景的娱乐项目。冬天虽然天气冷,但大家可以在场内的旱冰场里玩轮滑。这一切,即使是在2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也十分时尚。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末,杭州就有了不定期的群体横渡钱塘江活动。1966年毛主席畅游长江后,钱塘江的横渡有了固定的举办日期,规模也是逐渐增大。

  1994年,因为之江路扩建等原因,江边原本舒适的土坡和沙滩没了。在张英杰离开这里一年后,六和塔游泳场成为了历史的记忆,横渡钱塘江也停了。但老爷子脑袋里关于当时杭州游泳的盛况,始终清晰!

  他 几乎以一人之力恢复中断12年的横渡

  六和塔游泳场没了,横渡钱塘江也成了回忆,但张英杰的游泳习惯仍旧保持了下来。200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老爷子得知老杭州们对横渡钱塘江还是有感情的,就想着尝试恢复横渡活动。经过张老近两年的努力,横渡钱塘江活动终于在2006年夏天恢复举办。

  不多的经费,首届横渡活动看起来有些简陋,但老爷子开了个好头!媒体蜂拥而至,大量报道引发社会热点,人们开始关心下一届什么时候举办,如何报名参加……之后的11年,除了一次因为台风影响取消外,横渡活动办了10次。每到夏天,杭州人就想着,又可以去钱塘江痛快游一趟了!

  操持过一场大型群众性活动,你就会体会其中的各种辛苦。老爷子一辈子好强,身体不好也不跟太多人说。虽然他几次都想把横渡活动的事务移交出去,但不少对接单位和合作媒体都只认张英杰,无奈,他只能一年又一年地忙下去。就在今年横渡的总结会上,老爷子还和在座所有人说:我老啦,该退休啦,以后的事就交给年轻人。

  据老爷子的亲友透露,七八年前,张英杰就查出心脏有问题,搭了支架。之后几乎每隔一两年,他都要去医院住一阵,这次的坎他没迈过去,多个器官同时衰竭,去了。而本月初,他刚刚过完生日。

  两年前的一次采访中,张英杰曾说过自己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如果在各方面条件都适合的情况下,我希望钱塘江的游泳场能够再开,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再体会体会这老底子的快乐!”张老的这桩心愿暂时未了,但要相信会有达成的一天。

  他 是个喉咙梆梆响又贴心的老爷子

  算起来,我和张老师的交情也有些年份。毕业后初入媒体没多久,我就接到采访张英杰的任务。

  电话刚接通,就传来张老的声音:语速快、语调强硬、说话绝不拖泥带水、说完就挂电话……想着以后还要和他经常打交道,当时还是实习生的我内心那个忐忑啊。然而,我的首篇关于横渡钱塘江的报道出街没多久,我就收到了一封手写的感谢信,落款“杭州水上救生协会张英杰”,字迹工整有力。

  自那以后,每年横渡前,我都要往救生协会的办公室跑。这个办公室不到50平方米,隐匿在杭州体育馆园区里,里面堆着各种材料、物资。张老师总是忙前忙后张罗着各种琐事,电话一刻不得闲。横渡当天张老师绝对是现场最忙碌的人,他不但要对接现场工作、协调相关事宜,还要负责媒体。一个不顺心,他那小暴脾气就上来了。

  之后我换了单位,但每次横渡有准备工作会、总结会、年会,张老师都会电话通知我参加,真的很感谢他,一直记挂着我。几年后,我从同行处得知,张老师就是这样,说话喉咙梆梆响,不晓得的还以为他在吵架,但他都是对事不对人,一切的初衷都是为了把横渡活动搞好。

  最近一次接到张老师的电话,是在去年年底:“小殷,我们想邀请你作为媒体代表来参加年会。”

  张老师的邀请,我是必须参加的,但到了年会现场,我竟然找不到会议室,只得给张老打电话。“我没去(年会),在医院呢,有点小毛病。你问问他们会议室在哪……”那时,张老师的声音还是洪亮的。年会现场一打听,才得知张老师住院了,心脏毛病,大家还盘算着过段时间一起去医院探望他。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时间,竟成了永别。

  他 和快报还有一段不浅的缘分

  别看张老师上了年纪,他却非常注重与媒体的关系,每次开会,他都会向与会所有人一次又一次地认真介绍媒体代表。杭城哪些媒体这些年做了哪些报道,老人家如数家珍。张老师有做剪报的习惯,只要刊登横渡钱塘江消息的报纸,他都会收藏起来。

  《那时,我们在钱塘江游泳》《那时,我们横渡钱塘江》《那时,我在钱塘江游泳场当救生员》,12年前,《都市快报》“读者论坛”版面连续刊发了这三篇文章,表达了人们对在钱塘江游泳的念想,其中一篇文章的作者就是张英杰。

  “2006年7月10日,我在《都市快报》上刊发了《那时,我在钱塘江游泳场当救生员》的文章。后来,无论是选赛道、除乱石还是清洁水面,《都市快报》都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直到把横渡钱塘江赛事带回杭州老百姓的面前。”张老师在生前在一次采访中说,“那个时候就是一个简单的横渡赛事,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一起来,横渡成功后,打印一张证书,我们盖个章,也就完事了,连纪念品都没有。”

  从十年前的百来人参加,到去年的2000人横渡,经过老爷子这么多年不懈的努力,横渡钱塘江活动成了杭州体育一年一度的“经典赛事”,是城市骄傲的展示。后来者,恐怕只能通过老报纸和地方志获得多年前横渡钱塘江的盛况,希望这篇报道,能让更多人了解并记住这位普通而又了不起的老人。

标签:横渡;钱塘江;老爷子;游泳;杭州 编辑:张钰婕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