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对青少年体质问题以及学校体育课该怎么上讨论得颇为热烈。特别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设置体系化课程,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课程选择,以及设置一些与教育相关联的激励制度,让孩子们更有劲头去参与锻炼等建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学校体育教育方面,浙江的一些做法,或许能带来一些借鉴。
在浙江,“每天锻炼1小时”是每个学校除了体育课之外给学生准备的活动时间。自2015年随着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在杭州拱墅区实行,杭城越来越多的学校都尝到了“学校体育综合改革”的甜头。在杭州,有许多学校的体育教育令人瞩目:人民小学的竹竿舞、半山实验小学的软式垒球、还有花式跳绳、民族运动、旱地冰球……将近20项新老体育项目在拱墅区的大小学校里焕发生机。这些运动项目既带动了体育课教学改革,也让学生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
为体育教育事业耕耘了53年的省体育特级教师董玉泉告诉记者,“在今年两会上,青少年体质问题一再被提起,这也对体育教育工作者加快体育课改革以及探索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怎么上敲响了警钟。”他说,“除了落实‘每天一小时锻炼’以外,培养学生一项体育技能和运动习惯并非易事,不仅需要体育老师推陈出新上体育课,更需要学校引进更多‘一校一品’的体育特色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