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户外运动之旅,谨记扣紧“安全锁”
2018-06-29 08:13:49 来源:体坛报 记者 朱郑远 洪晨 余敏刚

  近年来,户外运动持续升温,越来越多人群加入到户外运动的队伍之中。然而,很多人对户外运动的风险估计不足,一时兴起“说走就走”的念头,如果身体和心理方面没有做好充分准备,那么危险随时有可能降临。与此同时,国内尚未建立一个完善的户外救援体系和明确的管理办法,救援队“收入不高、以命换命”的尴尬处境也让人揪心。

  户外探险

  多次付出“血”的代价

  国内各地户外运动爱好者开展活动,主要是通过网络平台自发组织。记者在随机查阅了几家大型户外运动网站时发现,登山、探洞、徒步……户外探险活动不仅种类繁多,网友的响应度也异常之高,在节假日等高峰期甚至一天就有几十项探险项目。“组织者大多喜欢选择人迹罕至、风景独特的地方,所有费用AA制。大家上山就前后招呼着,基本上也是自己管自己,领队只是起到召集人的作用。”某网友向记者透露。

  而意外事故往往发生在通过网络自发组织的户外运动中。今年5月的某天晚上,仙居两名“驴友”在探险时迷路,经过8个多小时的彻夜搜救,两名“驴友”于第二日凌晨被成功救出,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就在上周末,浙东大峡谷30余名游客被困山中。前方,浙江警方确定遇险方位、搜寻被困游客;后方,上海警方及时沟通信息,追踪进展情况。两地警方群策群力开展救援,最终经过10个小时的连夜紧急救援,终将被困人员全部救出。

  据中国登山协会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年事故中,活动参与总人数2346人,事故总人数1007人,占比近一半。其中,受伤事故107起,受伤人数121人;死亡事故35起,死亡人数41人;失踪事故7起(其中一例与死亡事故同例),失踪人数8人。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事故的频发呈现出登山户外运动的高风险性。

  领队不专业

  “驴友”安全意识淡薄

  户外运动为何事故频发?而所谓的领队,他们的“资质”又是从何而来?记者在随队户外体验时,某户外运动俱乐部领队向记者介绍,目前对于户外领队资格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各种“资质”基本上都是由户外运动俱乐部组织培训、考试后颁发。由此可见,相比其他运动项目的教练员、陪练员,国家还没有相关的标准,户外运动领队的专业性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省体育局群体处处长陆根沙表示,目前省内的确没有相关具有针对性的户外活动的管理办法,对于“驴友”自发组织出去探险的监管仍然处在一片空白之中,对于组织者的资质也无法统一考量。

  户外探险的初衷是为了放松身心、锻炼身体,同时改善性格、扩大社会交际圈,但是对于户外运动潜在的危险性,“驴友”们似乎更多的是一知半解。“危险性总是有的,哪怕你在路上开车也有危险,户外探险寻求的就是个刺激,只要自己多加小心,一般不会有什么事。”体验中,探险者王先生说。其他探险者也普遍认为,团队出行,万一出现状况大家可以互相帮衬,跟着那些经验丰富的老“驴友”就可以了。

  户外救援

  “心有余力不足”

  然而一旦“驴友”们在户外遇险,很多时候领队和同行者都是无能为力的,需要专业的救援团队前来救援。记者了解到,目前省内虽然有很多志愿救援队,他们都是自费在帮助遇难受困者,甚至没有任何补助,但是遇难事件的数量却与日俱增。

  海宁海豹救援队队长侯雪源向记者介绍,他们的辖区内主要是以水域救援为主,一年要外出救援近200次,平均两天一次,春秋季节和节假日是高发期,有时候一天就有两三起。“目前队里有100多位队员,都是当地市民自发聚集起来的,平时的训练、救援所需的资金大多都是自掏腰包。”侯雪源说,虽然队员们都是自愿前来,对救援事业有着很高的热情,但很多时候他们出去救援都是“心有余力不足”,希望能得到相关部门更多支持。

  的确,个人资金毕竟有限,这不仅影响了一些救援装备的配备,也导致在救援时救援队员存在潜在的危险性。义乌也是户外遇险事件的高发地区之一,山林、水域等复杂地形较多。多次参与救援任务的义乌救援协会会长方为成表示,一次救援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虽然队员们会进行定期培训,由于装备不完善,救援时队员自身遭遇危险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义乌派出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遇险地点一般本身就地形复杂,很多地方还存在通信信号盲点,这让很多被困者无法及时发出求救信号,也给搜救工作带来极大麻烦,“虽然如今不少民间公益救援力量也参与了救援之中,但以目前每年遇险事故数量的增长态势来说,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驴友’本身的安全和急救意识才是关键。”

标签:救援;户外运动;户外;探险;驴友;领队 编辑:张钰婕
分享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