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水上救生的新模式会是什么样子?想要高效、又价廉物美能实现吗?5月7日,金华市游泳协会将一艘用航模改装过的水上救生机器放入金华婺江当中,模拟实战救生,也让这些问题发现了一个新的“答案”。
记者了解到,该水上救生机器的发明者是中国游泳救生志愿者金华支队副支队长、金华市泳协秘书长翁时文。他表示,将航模和救生鱼雷结合起来,用于水上救生,在国内尚属首次。水上救生机器看上去虽不起眼,背后却是高科技的支持,遥感技术、航模技术,小到一根绳子都蕴含了技术手段。
航模长度仅80厘米,单手轻松就可以拿起,尾部加装了拖曳装置和自动脱钩装置,连着一个救生鱼雷,还有渔具做成的收绳装置,这就是水上救生“神器”的外貌。看着这小小的模型,不禁让人怀疑它是否动力够?能否能将“溺水者”救起?答案是肯定的。在测试当中,航模能够同时将两个成年人“救”回岸边。值得一提是,在逆风逆水的情况下,航模速度明显要高于桨板之类的工具,而运行半径能达到150米左右。
“科技能改变生活。”翁时文感慨道,这些年他一直在做防溺水工作,一直在琢磨如何才能快速施救。虽然泳协也有快艇、桨板之类的工具,但是像这些工具很难在每个公开水域都有配备。而水上救生机器轻便,一个袋子就可以拎走,并且快速、精准投送到救援点。“最重要的是这个工具,操作很简便,经过培训以后小朋友都能救人。”翁时文表示,最让他感觉到自豪的是,这个工具成本很低,相比于国外动辄几万的救生装备,水上救生机器只需几千元。“低成本、简易操作,无论对于协会还是大型水上运动赛事的组委会来说都可以大量配备,为水上运动爱好者系上新的‘护身符’。”
接下来,翁时文还将对水上救生机器不断改进、完善,泳协还将与高校合作,得到技术支持,安装红外激光自动引导装置等更加细致的改进。不过,让他觉得比较遗憾的是,这个水上救生机器很难再缩小体型的同时保持动力,达到更加便于携带的目的,“技术壁垒还比较大溺水事件里多数都是学生,便于携带的话,学生放在书包里,可以随时有保障。”不过,翁时文透露,泳协接下来可能会研究紧急救生手环等注重溺水自救的高科技产品,为防溺水再度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