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中国民间有一种游戏,叫做“老鹰捉小鸡”。相信很多朋友的童年时光都少不了它吧。在亚运会里也有一项运动就类似“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没错!就是它,卡巴迪!.
卡巴迪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的西亚,据说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类似于中国游戏:老鹰捉小鸡。
发明之初,可能是用来单人击退多人攻击,或者多人击退单人攻击。目前这项运动在南亚地区开展得较为普及,水平也较高。
卡巴迪比赛场地为长方形,长13米,宽10米,全场以中线为界,每个半场画有一条有效进攻线和一条得分线。
两队人进行比拼,每队各12人,7人在场上,5名替补在场下,上下半场各20分钟,中场休息5分钟。
比赛双方交替进攻,先是攻方一人进入对方半场挑衅,对方可是七个人等着,不过并不像想象那么好擒拿,因为攻方身体任何部位一回中线,人就算安全返回了,这中间任何和他有接触的守方队员,都要罚出场坐小板凳!
所以守方要擒拿,就要一招制敌,根本不给对手腾挪的余地。规则规定,30秒进攻时间内,攻方必须接触到从底线向前数的第二条:有效进攻线,这次进攻才算有效,不然坐小板凳!
当然,能触碰到最靠近底线的得分线更好,安全返回能得一分,但越深入越危险,特别简单的道理。
在街头游戏中的卡巴迪是没有倒计时器的,计算进攻时长,纯粹靠气息,攻方一过中线,嘴里就不停的喊着,卡巴迪卡巴迪卡巴迪...
气息一断,就交换攻守,所以十分考验选手的肺活量。
看到这,大家是不是有一个疑问:比赛中防守方的选手为何要手牵着手呢?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呢!
手牵手,一方面可以对进攻队员形成包抄,另一方面,握手中间可以传递口令,手上捏一下是扑杀,捏两下是后退,三下是包抄等等,每一方自己的约定。
牵一发而动全身,想法统一,这才是高水平队伍的打法,才能够一招制敌。防守方要掌握一些锁定对方的关键技巧,让对方逃脱不掉,把对手扑出界外,还要保护自己队友不能出界,凡此种种都是瞬息之间的默契配合,哪是老鹰捉小鸡那么简单。
像印度,巴基斯坦这样的强队,都有能力超强的攻守,心里素质和技巧都要出类拔萃,猛然间打出一杀二,甚至一杀三的精妙瞬间,把对方七个人全部杀出场,在得分基础上,还要再奖励两分。
卡巴迪这项运动十分考验选手的敏捷性、肌肉协调性和快速反射能力。1990年第11届北京亚运会,卡巴迪正式成为比赛项目,这是它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此后各届亚运会中,卡巴迪均为正式比赛项目。比赛时力量与智慧的较量,可以让观众为运动员们尽情欢呼,场上活跃的气氛,更是感染着运动员有更出众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