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我省在体育赛事发展上遇到的困难,打造全省体育赛事品牌?日前,省体育局研究制定了《浙江省体育局关于推进体育赛事改革构建现代化赛事组织体系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从2020年开始,《意见》将今后15年分为两个阶段,推进体育赛事现代化改革,提升我省在体育方面的影响力,助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意见》为我省赛事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其重要性体现在哪里?具体又有哪些措施?记者连线来自省体育局和高校等相关专家,进行解读。
规范体育赛事名称
提升公信力
“《意见》中对体育赛事的监督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即要规范体育赛事名称,要求各类赛事活动名称使用须符合国家对体育赛事的相关要求和《浙江省体育赛事管理办法》要求。”省体育局竞赛处处长毛鹏飞表示,以往,我省“世界赛事”“国际赛事”屡现,但实际到现场观看,却不难发现这类赛事很多只是有一些国外人士参加,赛事规模远没有达到“世界”“国际”的标准。还有一些赛事取名为“锦标赛”“冠军赛”,但在国际上,锦标赛、冠军赛往往是最高级别的比赛,其规模等级、参赛运动员水平远非寻常赛事可及,胡乱冠以高水平比赛名称,会误导公众、混淆视听,有损体育赛事形象。未来,我省将避免这样的现象出现。
在毛鹏飞看来,规范体育赛事名称后,公众对赛事的规模、等级、项目等将一目了然,根据名称就可以选择自己想要参加或观看的赛事,到了现场后也更容易达到心理预期。同时,赛事名称规范了,也便于监督管理,更有利于提升我省体育赛事的公信力。
此外,针对已经存在的赛事出现名称不符合规定的情况,毛鹏飞提出,根据《浙江省体育赛事管理办法》,将由体育主管部门责令整改,拒不改正或造成严重后果的,会被处以罚款甚至纳入失信名单。
引进国际知名赛事
发展赛事经济
此次发布的《意见》中,有两个时间节点。第一个是2020年至2025年,全省每年要举办国际性赛事80场以上,其中国际顶级赛事10场以上;全国性赛事300场以上,其中奥运会、全运会项目一类赛事10场以上。浙江大学体育发展研究中心博士刘遵嘉认为,这是我省借助杭州亚运会这一契机,在硬件上进行全新升级,并借此引入诸多国际知名赛事。
《意见》提出的第二个时间节点是在2026年至2035年,赛事经济将成为我省体育产业的核心产品,占体育产业比重40%以上。刘遵嘉表示:“按照目前我省体育产业增速水平,完全可以达到这一目标。同时,体育竞赛表演业在体育产业中有着较强的带动力,它将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艘新‘航母’。”
此外,《意见》还要求建立赛事“一站式”服务机制,要按照“最多跑一次”的要求,建立多部门联合一站式赛事活动服务机制或专项例会制度,政府应提供场地、环保、交通、医疗等基本保障和服务,并纳入浙江政务服务网。江南100系列赛创始人葛海标表示:“这有助于赛事公司更专注于办赛本身,为赛事活动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注重文化测试成绩
提高综合水平
人才培养一直是我省体育产业发展绕不开的话题。《意见》对我省运动员文化水平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明确规定要加强青少年运动队赛前文化测试,严格执行参加省青少年锦标赛运动员赛前文化测试制度,把文化课测试作为青少年运动员素质教育和技能提高的基础条件,对所有参赛青少年运动员应测试相应的文化课成绩。对于文化课测试成绩不符合规定的运动员,取消其参赛资格。
“此前,我省按照《浙江省青少年体育比赛赛前运动员文化测试工作管理实施办法》,对文化考试不及格的运动员按照参赛人数6%取消参赛资格。去年我们对省内6000多名运动员进行赛前文化测试,有1300多名运动员不及格,取消了300多名运动员的参赛资格。”省体育局训练处有关负责人表示,文化水平高不仅有利于运动员理解教练员教学意图,掌握运动技术,对他们未来升学、工作也有所助力。《意见》出台后,我省基层体校将更加重视对运动员文化水平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