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体育频道 > 浙江热点  
编扎龙头手艺精 坚守半百只为做好“龙灯”传人
​ 老手艺免费教,老前辈期盼后继有人
2019-02-19 08:36:08 来源:体坛报 通讯员 马力中

  俗话说,除夕晚上火,元宵夜里灯。正月十五前后,全省各地许多迎龙灯的村子都沉浸在排练迎灯阵式的欢乐里。舞龙灯是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村民以此闹元宵、迎新春,祈盼新年吉祥、平安。

  这迎龙灯的传统民俗活动若想出彩,前期制作龙灯可算得上是最为关键的步骤之一。要知道,扎龙灯这门儿手艺还真不简单,没点经验可上不了手。

  连日来,东阳千祥镇后周村坚守编扎龙头工艺近50年的李文荣、马金弟、厉吉成、李金天、郑水深等老人,各自忙着破篾、编扎、彩绘等工序,给本村、邻村、邻镇、邻县的村庄编扎龙头。每年元宵节来临之际,这几位老人就是想休息,也推却不了盛情邀约。哪怕再累,一想到元宵节,能看着自己亲手扎的龙灯游走在乡村田间地头或是街巷闹市,老人们忙碌的手便又加快了几分速度。

  说起编扎龙头,马金弟侃侃而谈。后周村民国时迎板凳龙,由村里李、马、樊三大姓轮流组织。1978年开始,全村20多个姓氏村民一起迎“太平灯”。陈汝贵、卢世灯等老辈传授龙头编扎手艺,年复一年,李文荣、马金弟等村民继承了手艺。每年过了正月初四之后,就会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龙灯的“龙头”,包括“驼头”“鹿角”“蛇颈”“龟眼”“鱼鳞”“虎掌”“鹰爪”“牛耳”。马金弟他们按照寓意,精心创作,两天时间就可以把一个形象生动的龙头架编扎了出来。接着,用薄而柔的优质宣纸,按架体大小进行粘贴。因为天气寒冷,不易干,就早早地装上灯泡把宣纸烘干,为素描奠定基础。

  画龙是一道细腻而精致的工序,画的好坏,关系到龙头的威武程度,需要有美术功底的老师和木雕师父参与其中。李志福老人曾经是一位教书先生,擅长画画。他把一些细作的活先勾勒好,然后用红绿颜色慢慢把龙角、龙鳞、祥云描绘出来。经过一天的时间,一个惟妙惟肖的龙头制作完成。最后,给龙头的两面插上“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四季发财”三角飘带红绸龙凤旗,配上毛竹红花,寓意锦上添花,装上红彤彤的口珠和屏风,就可以等待着择吉时“开眼”迎灯。以龙灯点亮传统文化传承的灯火,共庆元宵佳节,可能就是这些老手艺人最想看到的。

  元宵前来后周寻找编扎龙头师傅的人,每年都有好几拨。5位民间艺人由于年事已高,期盼年轻人来学,他们免费传授编扎龙头的手艺。


标签:龙灯;龙头;村民;元宵;传统民俗文化;闹元宵;阵式;吉祥;排练;村子 编辑:张钰婕
分享到:
相关阅读